当前位置: 心肌囊肿专科治疗医院 >> 心肌囊肿症状 >> 脑供血不足的治疗方
气温骤降,注意脑供血不足
秋冬天气转凉,是心脑血管疾病多发的季节,因为冷空气容易导致人体产生应激反应,血管收缩、血压升高,增加身体不适,严重会导致晕倒,甚至脑出血以危及生命。除此之外,秋冬季节,许多人喜食油腻食品,导致肝脏过分劳累,也不能保证大脑供血充足,也是诱因之一。
临床表现为头昏昏沉沉、沉闷不清晰、记忆力下降、精神不振、乏力、容易疲劳、焦虑、失眠等脑功能下降的一系列表现。当血管收缩,引起脑供血不足,如果超过脑血流的代偿能力,就会引起脑缺血症状,甚至脑梗。
下面介绍几种在家里就可以自己做到的治疗方法,简单有效,可以长期坚持。
勤耸肩耸肩是让肩膀上升后又放下(注意不同于缩脖子),此动作可使肩部及颈部的经脉气血运行通畅,促进椎动脉血液流入大脑,保证供应大脑的血液充足。耸肩时宜端坐在凳子上,双手自然下垂,反复做耸肩动作,连续5分钟,每日一次。
按眉心将中指放在眉心(两眉头连线的中点)印堂处,以较强的力度,先以顺时针方向揉动20~30圈,然后以逆时针方向揉动20~30圈,可起到消除头晕头痛、改善大脑气血供应的效果。
敷脖子:葛根、天麻各30克,川芎20克,研成细末装瓶备用。每次取10克药末,加入适量白酒(38°即可)调成糊状,敷于后脖子处的大椎穴(第七颈椎棘突下,低头时用手摸有骨头隆起处),上面覆盖纱布,用胶布固定,每12小时换药1次,8次为1疗程。完成1疗程后,休息1周再进行下一疗程。葛根、天麻、川芎可活血通络、解痉止痛,敷于大椎穴上,可疏通督脉经气,使供给大脑的血液增加。
揉膝内在膝内侧有血海穴(取坐位,将腿绷直,在膝盖侧会出现一个凹陷的地方,在凹陷的上方有一块隆起的肌肉,肌肉的顶端就是血海穴),点按此处既可增加脑部血流量,又可消除脑脉中的瘀血,起到标本兼治的作用。用右手大拇指点按左侧的血海穴,力度以感觉酸胀为宜,每次3分钟,然后换左手同法点按右侧血海穴。每天早晚各1次。
喝葛根粥葛根3克(纱布包),大米50克,一同熬粥,熟后去药包,喝粥。每日1次,连续10天为1疗程。葛根入脾、胃经,能补脾胃清阳之气。中医认为,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脾胃健则气血生化有源,血液供应充足。葛根中含有一些黄酮类物质,能扩张脑血管,改善脑血流量,确保脑供血良好。
嚼桃仁带皮带尖的桃仁,每次取2粒缓慢嚼食,每日2次。若是觉得口感不好可以将桃仁碾碎,放入凉拌菜或者粥中食用。桃仁具有行血活血、祛瘀消滞的功效,可明显增加脑血流量,改善脑供血不足的状况。
中成药:
速效救心丸具有活血化瘀的功效,还具有芳香温通的作用,不仅可以在心绞痛急性发作时选用,也可以在病人症状发作前和缓解后预防和治疗中使用。它的主要成分为川芎和冰片,川芎被尊为活血化瘀药中的“血中之气药”,活血加行气,配以冰片开诸窍,气行则血行,综合药性适中,更能集中改善供血,对心肌缺血兼脑供血不足证见头晕、失眠、健忘者长期应用更为适合,一般4—8周为一疗程,每日服3次,每次含服5粒,疗程服药后,如各项指标恢复正常,可改服保健量,每天晚上服5粒,长期坚持服用定有效果。
中药方:
经验方:天麻、茯神、白术、白芍各8克,生地、当归各10克,生黄芪、炙黄芪各12克,川芎、陈皮各5克。用法:水煎分3次服,每日1剂。疗效:本方治脑供血不足患者80例,显效20例(服药1~3剂后症状消失),有效31例,好转10例,无效19例。
处方:桂圆肉、柏子仁、酸枣仁各20克,丹参、黄芪、党参各15克,生地、熟地、炒白术各10克,柴胡、白芍、枳实、川芎、当归各8克。用法:每日1剂,水煎分3次服。功效:疏肝健脾,养血安神。主治:心悸,中医辨证为肝郁气滞,心脾两虚型,症见心悸气短,胸闷胸痛,喜叹息,头晕目眩,面色无华,胃脘痞满,食欲不振,倦怠乏力,舌质淡,苔白,脉细弦。孟凡
治脑动脉供血不足方
处方:黄芪、葛根、鸡血藤各20克,地龙、丹参、川牛膝各12克,半夏、当归、川芎、赤芍、陈皮各10克,甘草6克。每日1剂,水煎分3次服。
主治:脑动脉供血不足,中医辨证为气虚血瘀,痰浊内阻型,症见头痛头晕,伴恶心,头颈转动时诸症加重,舌淡边有瘀点,苔薄腻,脉沉涩。
茶叶方:
采集新鲜的丝瓜叶,阴干后放入密封瓶备用,每日取3片(大约6~9克)用开水冲泡,长期坚持饮用。
人吃五谷杂粮经受风寒暑湿,难免生病,有病不可怕,可怕的是不知道如何治疗,本北京中科医院是怎么样北京中科医院是怎么样
转载请注明:http://www.qolku.com//mjccyy/94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