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今日头条、凤凰网及人民网、新华网、中国网各援疆频道等主流媒体刊登或转载了《辽宁沈阳援疆医疗队:一腔热血援边陲青春作曲谱真情》的专题报道,报道详细介绍了沈阳援疆工作队在医疗方面付出的努力及取得的成绩。

医院,外科病房内,哈萨克牧民阿布铁西·吾尔斯丁老人大声说着哈语,四处寻找着一名老熟人,也是为他做手术的沈阳援疆医生张屹。见到张屹后,老人一时热泪纵横,紧紧的握着张屹的手说:“谢谢你!你是一名好医生,更是一名好人!”。这位老人的话很朴实,但也正是沈阳市第八批援疆工作队援疆医生的真实写照——好大夫、好老师、好人!

技艺精湛的好大夫

沈阳援疆医生来到塔城后,很快融入到工作中,大胆管理科室、勇于创新治疗方案,积极参与到科室的各项日常工作中去。

援疆医生张屹来到塔城半年多,开展手术60余台,完成包括膀胱癌、前列腺增生、膀胱颈增生、肾囊肿、输尿管结石、膀胱结石等疾病微创手术;会诊病例近例,门诊诊治病例近例。医院外一科完成该院首例女性膀胱颈增生疾病诊断及手术治疗,完成后腹腔镜肾囊肿去顶减压术一例。年3月,张屹完成了塔城地区首例经皮肾镜钬激光碎石取石术。该项技术的成功应用填补了塔城地区泌尿系结石微创技术空白,提高了塔城地区泌尿系结石治疗水平,并申请一项输尿管镜钬激光碎石新技术及一项塔城地区科技推广示范技术。标志着医院泌尿系结石微创治疗技术在塔城地区达到领先水平。

援疆医生张屹在开展手术

根据塔城市委、市政府的总体部署和医院的现实需求,年,沈阳市援疆引入心内科医疗专家,并安排专项援疆资金,从技术和资金等多方面帮助医院成功打造出塔城地区最先进的DSA导管室。来自沈医院心内科的医疗专家曹伟利用该技术成功开展了首例经皮桡动脉冠状动脉造影术,医院DSA冠脉介入技术领域的空白,这也标志着医院冠脉介入技术步入一个新台阶。

援疆医生曹伟给病人看病

医院不久就诊治了一位被狗咬伤的患者,患者面部破坏严重,存在明显的组织缺陷,不仅需要进行口腔缝合,还需进行面部美容和功能恢复。在张斌来塔之前,由于担心感染及潜在的狂犬病危险,医院一般不缝合、不包扎,让伤者自行恢复或者转院。张斌医生在缺少医疗器械的情况下,为患者进行了创面缝合和组织缺损修复手术,术后患者面部形态恢复良好,组织功能毫无损缺。方便了塔城市患者救治途径,节省了医疗费用,改善了地区医疗环境。

援疆医生张斌给孩子做口腔缝合

授人以渔的好老师

沈阳援疆医生深知自己的责任远非看几个病人那么简单,一有时间,大家便进行教学查房,针对具体病患,帮助分析病情和检查结果,从检查、诊断到治疗方案,一一讲解。同时组织科室业务学习及专题讲座,将相关的理论知识和最新的学科进展介绍给大家,规范疾病的诊治方法,努力为塔城市留下一支带不走的医疗专业技术队伍。

医院新成立的康复科,起步晚,底子薄,为了能够帮助科室尽快成长,在制定了科室长期发展规划后,选择了以中医适宜技术为突破口,并对科室人员进行培训,在短短的几个月时间,开展了火针、中药塌渍、中药穴位贴敷、耳穴贴压、隔药灸、扳机点治疗、神经关节促进技术、麦肯基疗法等十项诊疗项目,医院乃至地区的多项技术空白,其中一些诊疗项医院的品牌。为了提高科室医护人员的技术水平,他每天都要组织科室进行业务学习,并将自己的临床心得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当地医生,并在临床操作中言传身教,亲自做示范,手把手地教当地医生进行治疗,并不时指出他们在治疗中的不当之处。正是在这种付出下,康复科医生在业务水平上有了一个明显的提高,每名医生根据自身的特点,确定了每个人的主攻方向,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康复医学科也很快成为了医院的一个明星科室,一个品牌。

医院外三科刚刚成立,其泌尿外科专业基础薄弱,张屹医生充分发挥援疆医疗专长,帮助其泌尿外科专业发展,协助会诊纠纷病历、疑难病例,进行手术指导及大型培训。张屹医生全身心普及医学基础知识及前沿理念,在医院进行了“尿路结石防治”等系列讲座,受益医疗人员余人次,培养相关专业医务人员10余名。援疆医生曹伟坚持每周一小讲课,每月一大讲课,进行了《冠状动脉痉挛综合征诊断与治疗中国专家共识》、《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诊断和治疗指南》、《恶性心律失常的急诊治疗》、《心电图中的心电现象分析和识别》等系列讲座,培训人员约人次,医院及心内科医务人员视野,提高了专业技术水平,也丰富了医务人员的临床思维。援疆医生张斌就标准化拔牙、微创治疗等方面进行了多次专题讲座,培训人次50余人,得到同事的一致好评。

沈阳援疆医生以严谨的科学态度,尽可能地将自己的知识、技术和经验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当地的医护人员,医院的长远发展出谋划策,用他们的行动使受援地的医疗水平大大提升。

爱在义诊的路上延伸着

“别了,奥了的?”“巴斯,奥了的?”一句句生硬的哈语从一位医生口中传出,患者也不时的以哈语回答着,经过短暂的治疗,很快患者露出了开心的笑容,双手握住了医生的手,用生硬的汉语说着“谢谢”!——这是沈阳援疆医生走基层巡回义诊中的一幕,而这个场景在巡回义诊中发生了无数次。

援疆医生走基层活动所选择的送医下乡的村或牧场远离市区,路面起伏不平,大家戏称之为“滇藏公路(颠脏公路)”,一路下来骨头都要颠散了,加之初春来临,山上的积雪开始融化,山洪将道路变得泥泞不堪,义诊的车常常会陷到泥坑里,而这些车上的“游客们”不得不下车去推车,有一次义诊的路上,他们竟然推了8次车。尽管如此,当一下车看到等候的患者,来不及休息的医生就马上投入了义诊工作中,“真没想到,沈阳的专家能到我们这么边远的村里给我们看病。听到这个消息,我和家人赶紧过来了。”在额敏中杰勒阿尕什村,村民贾金奎说。因为义诊时的患者很多,加之语言上的障碍,每问一句,都要大声地重复多次,几个小时下来口干舌燥。尽管如此,几位医生面对每一位患者时,却都是满面笑容。

宋殿权医生是沈阳援疆工作的年龄最大的,推车时也是最用力的一个,每次义诊结束返程的路上,他都疲惫的蜷在座位上睡着了。黄涛作为心脑血管方面的专家,总是耐心地、一遍又一遍地给患者讲解着用药的注意事项,生活中要注意的问题等。侯岩作为一名中医康复专业的专家,在义诊活动总是最受欢迎的一位医生,也总是最后一个结束诊疗工作的,由于他主要采用针刺、推拿等最简便,最为有效的中医传统技法为患者解决病痛,工作量也是最大的,每次他都要诊治70-80个病人,期间喝水、上厕所的时间都没有。在塔城市恰合吉牧场加依尔村牧三队开展的义诊中,援疆医生张屹、曹伟把来探亲的家属(医生)也叫到了牧民定居点,用他们(她们)不同的专业特长为牧民多做一次诊治。

针对行动不便的患者沈阳援疆医生还上门为患者进行诊治,在阿不都拉乡上阿村,达斡尔村民陈浦花身患多种慢性病,治疗了多年疗效不佳,且行动不便,沈阳援疆医生上门为她会诊,并为她现场进行了针灸治疗,疗效十分明显,治疗后陈浦花眼含泪花,激动地说:“感谢沈阳援疆医生,感谢共产党”。

援疆医生开展访惠聚义诊活动

每次义诊活动结束,十分疲劳的医生们,一句话都不想说,但是看到患者一个一个解除病痛后开心的笑容,他们内心却充满了幸福。尽管我们的医生很辛苦,但他们毫无怨言地说,“作为一名沈阳援疆医生,如果能用我们的汗水,我们的技术,能够给当地百姓送去一丝欢笑、缓解一份痛苦、得到一份健康,是我们援疆医生的职责,也是我们的使命。”这就是我们援疆医生的风采。

一片情深在塔城

“作为一名援疆医生,每一次手术我都要做精心的准备,因为每一次手术我面对的都是患者和家属的殷切的希望。我是医生,但我也始终把患者当做自己的亲人,不仅要为他们解决病痛,更要用真情和他们共同面对困难”。这是沈阳援疆医生张屹在为今年76岁的阿布铁西·吾尔斯丁老人做手术前说的一句话。

哈萨克老人是民族舞蹈“哈熊舞”传人之一,老人医院就医,恰逢来自沈阳的援疆医生、医疗专家张屹坐诊。经查,老人患有严重的前列腺增生以及双肾积水,病情有进一步恶化趋势,需要立即手术。然而上万元的手术费,让没有固定经济来源的老人犯了难。老人把家里仅有的多元钱存款都拿来了,乡里乡亲也筹集了一些资金,但是远远没有满足手术的费用。张屹得知难处后,医院领导进行研究,减免了部分费用,一边把情况汇报给了沈阳援疆工作队。沈阳援疆领队石福祥书记听说后,立即发动全体援疆队员进行募捐,将手术需要的费用凑齐。术后,面对援疆队员的帮助,老人一时热泪纵横,紧紧的握着石书记的手说:“感谢党,感谢政府,感谢沈阳援疆工作队!”

沈阳援疆领队看望“哈熊舞”老人

“我们的事业并不显赫一时,但真情将永远存在”。这是我们听到沈阳援疆领队石福祥说的一句话。正是有了这份真情,沈阳援疆医疗队的专家主动向哈萨克医护人员学习哈语;正是有了这份真情,援疆医生每个休息日都要到病房看望患者;正是有了这份真情,沈阳援疆医生在返程的飞机上,在没有任何医疗设备的情况下也要为患者治疗;正是有了这份真情,沈阳援疆人为塔城市亟需救治的小女孩小雪进行捐助,并进全力帮助她重新站起来;正是有了这份真情……

沈阳援疆医生从沈水之畔走向库鲁斯台,从城市走向基层,走向农牧区,将党和国家对农牧民,对新疆人民的关心,送到基层群众的心里,将沈阳援疆医生、沈阳援疆人的爱送到当地百姓的心里。

他们没有把援疆当任务、当差事,而是当成一种职责、一种使命。他们不是心血来潮,更不是徒有虚名,而是用真心、真情去工作,用患者的微笑来检验自己的劳动果实。正如哈萨克老人的那句话:

"谢谢你,你是一名好医生,更是一名好人!"

投稿邮箱:1175022

qq.







































北京看白癜风哪家医院最专业
面部白癜风怎么治疗


转载请注明:http://www.qolku.com//mjccyy/6547.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