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81岁的女性患者因发热、低血压和菌血症入院。检查时发现尿道并发大肠杆菌感染及脓毒血症,被送至重症监护病房进行抗感染和输液治疗。心电图A是住院心电图,心电图B是基础心电图。

图A

图B

问题:

心电图有何表现?

可能的诊断是什么?

何种治疗较为合适?

图A分析:正常窦性心律,下斜型ST段下移

在心电图A,心脏节律规整,心率为92次/分。每个QRS波前均有一个P波(*),PR间期固定(0.18s)。Ⅰ、Ⅱ、aVF及V4-V6导联上P波直立,aVR导联上P波倒置。P波形态正常。这是正常窦性心律。

QRS波时限(0.10s)及形态均正常,V1-V6导联R波递增正常。电轴不偏,位于0°~+90°(Ⅰ及aVF导联QRS波直立)。QT/QTc间期正常(/ms)。Ⅱ、Ⅲ及aVF导联有一较小Q波,既不深也不宽(0.04s)。这是间隔Q波。Ⅰ、Ⅱ、aVF及V3-V6导联J点和ST段明显下移(^)。其呈下斜型下移,尤其是V3-V6导联,比基线(TP段)下移2~4mm(?)。在ST段改变类型中,下斜型ST段下移是严重冠脉病变的最有效预测因子。出现ST段下移的导联数及下移的程度均预示多支血管病变。

心电图B分析:正常

心电图B是患者的基础心电图。P波、PR间期、QRS波、T波及QT间期均正常,并且与心电图20A中相同。但是无J点和ST段下移(↑)。

在菌血症和脓毒血症等血流动力学应激状态下,这些心电图显示了心肌缺血。尽管相关的ST段改变较为常见且无特异性,但是下斜型ST段下移则可能提示心内膜下心肌缺血。在上述不稳定血流动力学状态下,患者通常可出现心肌缺血或心肌标志物轻度升高。

这被称为需氧性缺血(也称之为Ⅱ型心肌梗死),它与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STEMI)(也称作Ⅰ型心肌梗死)病理生理学基础不同,后者可因急性斑块破裂和冠脉内血栓形成所致。在大部分NSTEMI的病例中,患者有心肌缺血的症状、相关的心电图改变和心肌酶升高。

需氧性缺血的治疗集中在恢复正常的血流动力学上,包括扩容、抗感染治疗以及缩血管药物的应用以维持血压。因为这不是Ⅰ型NSTEMI,所以临床方案中并不推荐抗血栓治疗。

本文内容节选自《波德瑞德(Podrid)临床心电图解析(卷2)心肌异常实例分析》(天津科技翻译出版有限公司出版)。医脉通已获得出版社授权。欲了解更多内容,请阅读原版书籍。

购买信息

天津科技翻译出版有限公司出版

原价:80元

限时优惠:60元

扫描下方







































在北京治疗白癜风哪个医院最好
白癜风能怎样根治


转载请注明:http://www.qolku.com//mjccyy/10654.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