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心肌囊肿专科治疗医院 >> 心肌囊肿护理 >> 胃肠道在表达你的情绪
胃肠道在表达你的情绪,你知道吗?其实肠胃是最容易受情绪影响的器官,只是大部分时候我们没有意识到。
有没有过心情好时胃口大开,吃嘛嘛香的经历?
有没有晚上睡不着,总觉得肚子这里不舒适、那里在窜来窜去?
是不是你心情不好的时候往往食欲也不好,就算诱人的满汉全席摆在面前也没有诱惑力?
是不是见到有些人考试前紧张容易拉肚子?
这些现象都是情绪影响胃肠道的具体表现。
为何情绪会影响胃肠道?
早在上世纪,美国著名的生理学家坎农,进行了一系列实验分析了情绪状态对胃肠功能的影响,得出结论认为“胃肠道是最能表现情绪的器官之一”。
胃肠道会受到情绪的影响,这一现象是有其解剖生理基础的:消化道广泛受到植物神经支配(也称为自主神经,包括交感和副交感神经),而人的情绪属于高级中枢会影响到植物神经系统,从而影响胃肠道蠕动、分泌、血供等。
植物神经支配掌握着性命攸关的生理功能:循环、呼吸、消化、新陈代谢等重要生理功能,植物神经是支配内脏活动的一系列神经的总称,又名自主神经,有点自动化的意思,因为不需要我们去“操控”这些内脏的活动。植物神经系统有一大特点就是不受意识控制,但容易受到诸如情绪等环境因素影响:比如我们没办法用意识去控制心脏跳或者不跳,但情绪激动时常常会心跳加速,就是典型的表现。
消化道属于内脏,都有植物神经支配,整个消化道都可以被情绪影响出现各种不适感。常见由情绪引起的消化道症状有:口腔:口苦、口干等;咽喉:恶心、咽部有异物感等;食管:胃食管有烧灼感、不适感等胃肠道:腹痛、腹部不适、腹胀、便秘、腹泻、便秘交替出现肠鸣、嗳气、排气增多等;受情绪影响严重时还会有全身症状:有失眠、心悸、气短、手足出汗、头晕、全身游走性疼痛等。
病不在胃肠,而在“心”
这些都是情绪映射在胃肠道的影子,情绪影响植物神经功能导致胃肠道缺血、蠕动过快等症状。如果情绪低落比较严重,影响到胃肠道功能带来生活困扰,就被称为“胃肠道心身疾病”或者“功能性胃肠道疾病”。轻者可能一过性,严重者可以长期影响生活。
功能性胃肠道疾病指的是经检查没有明显器质性疾病(如消化性溃疡、肿瘤等),却又有较多住宿症状的一类情况,胃肠道心身疾病更强调负面情绪引起的一系列症状和心理障碍。
在消化科门诊经常可以见这样的情况:反复做过一大堆化验检查,本身没有明显器质性病变的证据,却反复诉苦腹痛或腹胀不适,辗转于全国各地久治不愈,不仅耗资巨大,疗效甚微,还被视为“怪人”,严重影响正常生活和工作。这些人就是典型的胃肠道心身疾病患者,他们的病不在胃肠,而在心理负担。许多有精神状态亚健康或精神疾病的人群最常见的诉苦就是肚子疼,而怎么检查也检查不出原因,然后被病痛折磨的更苦恼。
胃肠道心身疾病也是病,得 一项调查表明,胃肠道心身疾病在我国城市中发病率为10%左右,在欧美国家的发病率更高。一般来说,发病率以发达国家比发展中国家多,城市人口比农村人口多,特别是城市中的知识分子、白领、学生等从事紧张脑力劳动者高发。胃肠道心身疾病患者中,中青年人占50%左右。
胃肠道心身疾病其实一直普遍存在我们的生活中,只是我们未意识到。随着医学科学由“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模式转变,这一类情况也被划归为疾病。
医院又查不出明显的问题,但确实有危害。胃肠道身心疾病容易陷入“负面情绪-症状-加重负面情绪-加重症状”的恶性循环。腹痛不适久治不愈,会导致长期的焦虑、紧张情绪,对疾病的恐惧担心,如果再加上生活中的应激事件(如社会工作的竞争、家庭生活的矛盾等),久而久之,心里越来越焦虑、抑郁,甚至躯体表现不适等心理障碍油然而生。不良情绪还会加重或放大一些本来比较轻微的器质性病变,比如单纯胃溃疡治好很容易。一般单纯的胃溃疡,容易治好,2周左右就可以恢复,但如果负面情绪一直存在,胃黏膜就仍然会缺血,糜烂和溃疡仍然会反复发生,腹痛这感受也会长期存在。事实上,任何慢性疾病均可发展为焦虑、抑郁等身心疾病,而心理压力会进一步影响人体,反过来加重疾病。
心理治疗很重要
精神心理因素在这种疾病的发展中起到很重要的作用。心理障碍者如焦虑、抑郁症等常伴有胃肠道疾病,且成为这些患者就诊的主诉,如果稍微留心一下患者的内心世界,就会发现他们比较焦虑。因此医生如果不 对于这类病人,医生需要引导患者转移对自己身体不适的注意力,投入工作生活,兴趣爱好,保持良好心理状态就可以有效治愈胃肠道心身疾病。医生除了认真诊断治疗还需要缓解患者的焦虑和疑惑,进行科学的检查和人文地引导,能帮助大部分身心疾病患者走出困扰。
史上最强寒潮来袭,警惕和预防疾病意外!冻冻冻!史上最强寒潮杀到!每次气温骤降,不少患者都是因为“寒潮病”医院。降雪降温天气容易引发感冒、气管炎、冠心病、肺心病、中风、哮喘、心肌梗塞、心绞痛、偏头痛等疾病,有时还会使患者的病情加重。
1、呼吸道疾病
呼吸道感染类疾病是气温骤降后最常见疾病,除流感及各类病毒性、细菌性感冒外,扁桃体炎、咽炎、支气管炎、肺炎都属于这一范畴。
应对措施:
寒潮来临前后,保暖工作很重要,外出适时增加衣物,记得戴口罩、围巾,因为口罩不仅能保暖,还能一定程度阻挡病毒。另外,一定要多喝水,多吃蔬菜瓜果,保持身体良好机能。
2、心脑血管疾病
气温下降后,人的血管会收缩,血压升高,心肌梗死、脑血管意外等就会多发。
应对措施:
最好选择在温暖的室内锻炼,如要出去活动,避免早、晚气温较低时外出锻炼,出门活动时,尽量结伴而行,万一有意外,及时救助能带来较大的生还可能,运动时应以微微出汗、没有明显胸闷气短为宜。另外,要多检测血糖、血压和血脂,如果有异常,及早采取措施,饮食要清淡,保持大便通畅,保持平和的心态。
3、骨和关节疾病
剧烈的气候变化容易引起关节疾病的急性发作,出现关节局部红肿,有痛、热、无力、运动障碍等感觉,尤其是对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骨质增生、慢性腰肌劳损、腰背部肌筋膜炎、退行性膝关节炎等慢性腰腿痛患者影响更大。
应对措施:
关节类疾病患者要及时根据天气变化,做好预防。慢性腰腿痛患者应坚持锻炼,提升环境异常变化时对慢性疼痛疾病的防御力,减缓病情发展甚至促进疼痛的康复,比如在睡前下肢抬高,早上四肢活动约10分钟再下床,腰痛者试着多做侧弯身、腰背部叩击、摸脚。
4、消化道疾病
气温下降时,消化道疾病患者也会增多,尤其以消化道溃疡多见。
应对措施:
消化道本就脆弱的人,在寒潮来临时要注意保暖,系好衣扣,防止胸腹部着凉,同时应注意饮食,切忌暴饮暴食、酗酒,尤其不要再喝冰啤酒,吃火锅时不要一味涮牛羊肉,还要适量吃些馒头、面条等面食,可对肠胃起到保护作用。
5、一氧化碳中毒
天气寒冷,许多人关起门来在家中烧炭取暖,在密闭空间内洗澡,在密闭或通风差的条件下,碳和煤气燃烧不完全会使空气中一氧化碳浓度大幅度增加,人吸入后短时内就会发生急性一氧化碳中毒,主要表现是大脑因缺氧而昏迷。
应对措施:
应做好室内通风,如发现有人一氧化碳中毒,应立即打开门窗通风,迅速将患有转移至空气新鲜流通处,保持呼吸道畅通,若呼吸心跳停止,应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和心脏按压,并将患者迅速送往有医院救治。
治白癜风西宁哪家医院好北京有专治白癜风的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