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心肌囊肿专科治疗医院 >> 心肌囊肿护理 >> 肥厚梗阻性心肌病的消融介入治疗
肥厚梗阻性心肌病的消融治疗(一)
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当流出道压力达到一定程度(30mmHg)时,可能会增加猝死的发生率,因此降低左室流出道压力对缓解临床症状甚至猝死的发生可能是有价值的。目前治疗的选择中以药物治疗最为首选,当药物不能很好的控制临床症状时,如胸痛、胸闷、严重的气短、头晕、黑朦、晕厥等仍然存在,可以考虑介入和外科手术治疗。理想的药物治疗是能将流出道压力在活动时降到50mmHg,,静息下在20mmHg一下为好,如果静息下已经到达标准,或运动时仍有症状,可以做运动负荷试验或药物刺激试验超声检查,以确定症状是否来源于流出道梗阻。如果试验结果流出道压力大于50mmHg时,可以考虑介入或外科治疗。
肥厚型梗阻性的介入治疗(二)
目前诊断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的的方法主要根据是超声心动图和心脏核磁决定诊断的,两者都可以初步判断心肌肥厚的程度、部位、梗阻程度,但可以低估真实存在的梗阻程度,这是因为运动中可以增加心肌的收缩力而增加流出道梗阻程度,因此运动或药物继发可能更接近梗阻的真实程度,对判断患者的危险和治疗的选择是非常有价值的。但最终选择什么样的治疗?药物?介入?还是手术?主要看患者对药物的反应是否良好?特别是运动后的流出道压力是否能有效降低到满意水平,如果药物治疗不能有效的控制流出道压力,接受进一步治疗(介入或外科手术)来降低患者的猝死风险,减少患者临床症状是非常重要的。
所谓的介入治疗就是采用的化学消融治疗这种介入治疗的选择首先是患者有流出道梗阻的临床症状和真实存在的流出道梗阻,并到达了休息状态下超过50mmHg或运动或药物激发时超过70mmHg压力的标
准方能考虑介入治疗的可能,但能否实施介入治疗最终决定是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冠状动脉造影以及左室造影结果而定的,有些患者尽管达到了可以介入治疗的标准,但如果没有介入条件即梗阻部位没有良好的冠状动脉分布,或者分布广泛,可能还是选择外科手术治疗为最佳。
肥厚型梗阻性的介入治疗(三)
经皮室间隔化学消融治疗是一种破坏性治疗,是通过无水酒精对适合的室间隔供血血管(梗阻部位)进行酒精灼蚀,造成室间隔梗阻心肌供血中断,该区域的心肌发生缺血性坏死,从而致使该区域的心肌收缩能力消失,当左心室整体收缩时流出道梗阻部位的心肌收缩能力降低或消失而梗阻的血流流出阻力降低或消失,从而到达流出道相对增宽,临床症减轻或消失。
既然是损伤性治疗和介入治疗必然在治疗中具有一定的风险,加之患者心肌本身存在问题,或心肌病已经造成患者并发症出现,其介入风险也会随之增加。因此化学消融是有条件的,除了前面所述压力阶差、合适的室间隔血管、患者的临床症状外,还有患者服药效果不好、医院条件、术者各方经验以及患者所处状态。因此介入治疗是有条件的,要达到安全有效的治疗是需要综合分析和评估的。
白癜风怎么治疗效果好北京治疗白癜风哪儿最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