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心肌囊肿专科治疗医院 >> 心肌囊肿诊断 >> 心梗装了支架就完事错配合这类药才行
血管活性药物,急诊PCI后的保障!
在年长城会上,来自河南中医院的关怀敏教授与大家分享了急诊PCI中血管活性药物的使用经验。急诊PCI是急性心肌梗死治疗的首选方式,适用于几乎所有的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和高危的非ST抬高型心肌梗死(NSTEMI)。急诊PCI的目的是尽快开通梗死相关动脉,恢复心肌组织再灌注。做完PCI就万事大吉了吗?对于心源性休克患者,即使成功进行了急诊PCI术,其短期死亡率仍高达50%左右;对于其他AMI患者,虽然PCI术后罪犯血管能够打通,但恢复心肌灌注却并不容易。研究显示,在急诊PCI患者中,93%可达到TIMI3级血流,但仅有不到50%可达到心肌染色灌注分级2-3级,提示一大部分患者的心肌微循环并未完全恢复。因此,PCI术后必须配合相应的血管活性药物才能最大程度改善患者预后。名接受急诊PCI术的患者,仅有35名能达到TIMI3级,MBG2-3级,ST段回落大于70%。JAmCollCardiol.Jul21;54(4):-92.血管活性药的分类血管活性药物是一类通过调节血管舒缩状态,改变血管功能和改善微循环血流灌注,从而达到抗休克,维持生命体征的药物。从功能上来看,主要分为三大类:血管升压药:多巴胺、去甲肾上腺素、肾上腺素、异丙肾上腺素、血管加压素等。
正性肌力药:多巴酚丁胺、氨力农、米力农、洋地黄、左西孟旦。
血管扩张剂:硝普钠、硝酸甘油、钙拮抗剂、ACEI、酚妥拉明、乌拉地尔、腺苷、尼可地尔等。
血管活性药是把双刃剑,虽可改善血流动力学指标,但增加心肌耗氧量,影响微循环及组织灌注,反而增加死亡率。临床中,需要在提升血压和保证组织灌注压之间寻求最佳平衡点,药物用量应以滴定的方式进行个体化调整。血管活性药的应用1心源性休克时,血管活性药的应用心源性休克时血管活性药的应用应以改善组织灌注为目标,确保充分的血氧供给,并且应权衡低灌注风险和高平均动脉压(MAP)对心排量、心肌耗氧、缺血和心律失常的不利影响。MAP>65mmHg可定位起始目标,慢性高血压患者可将MAP提高至80-85mmHg,同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