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力衰竭介绍

发病机制:RAS过度激活导致心肌重构。

左室重构过程中心肌、心肌间质发生重大变化。如:心肌细胞增生肥大(增厚、拉长);心肌细胞凋亡加速;心肌细胞膜中的蛋白质成分发生改变;心肌细胞间质的胶原成分增加,纤维化。

RAAS过度激活通过不同途径导致左室肥厚。

病史资料(女,52岁,62Kg)

就诊时间:年3月。

主诉:间断头晕、心悸5年,加重1天。

现病史:5年前,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头晕,不伴晕厥、意识丧失,不伴胸闷、胸痛,不伴咯血、呼吸困难,感心悸,有早跳感,否认心悸突发突止,医院就诊,考虑“窦性心动过缓,早搏”,给予药物治疗后症状仍有发生,遂停药。病程中患者活动后出现黑朦1次,无晕厥、意识丧失,无大小便失禁,休息后缓解。1天前,患者感头晕、心悸加重,遂就诊于我院门诊,给予“参松养心胶囊”后症状稍好转,为求进一步诊治收入我科。

既往史:既往有高血压病史5年,最高/mmHg,平素间断服中药。

个人史:否认吸烟、饮酒史。否认近期上感及其他部位感染病史。否认特殊药物,如酒石酸美托洛尔片、抗精神病药物、抗焦虑药物、镇静类药物服用史。

家族史:否认早发家族性心血管病病史及猝死病史,否认家族性高胆固醇病史。否认兄弟姐妹心动过缓病史。否认家族性猝死病史。

体格检查:P:40次/分,BP:/65mmHg,颈静脉未见充盈、怒张,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啰音。心界向左扩大,心律不齐,各瓣膜未闻及杂音,腹软,无压痛、反跳痛及肌紧张。肝脾肋下未触及,双下肢不肿。足背动脉搏动正常。

实验室检查:血常规:未见异常;肝肾功能:未见异常;血脂:总胆固醇:4.1mmol/L,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1.6mmol/L;甘油三酯:0.5mmol/L;甲状腺功能:未见异常;  脑钠肽:未见异常;肌钙蛋白:阴性;ESR,CRP:未见异常;HbA1C:5.7%。

辅助检查:

动态心电图:值班医师已给予提高心率药物。

冠脉造影显示:左主干短,未见狭窄。前降支近中段动脉粥样硬化,未见明显狭窄。左回旋支未见狭窄。右冠中等,近中段动脉粥样硬化,未见明显狭窄。冠脉造影诊断:冠状动脉粥样硬化。

心脏磁共振。

诊疗过程

安置起搏器:患者因“症状性窦性心动过缓”,静息心率小于40次/分,于4月行永久起搏器安置术。常规消毒、铺巾。1%盐酸利多卡因局麻,穿刺右股静脉,放置6F血管鞘,将临时起搏电极送至右心室心尖部,测右心室电极起搏阈值为0.5V,心电监护提示起搏器感知和起搏正常,设定起搏电压为3.0V,频率60次/分,固定电极,穿刺左锁骨下静脉,放置6F撕开鞘,将心室电极ST60置于右心尖部,测右心室起搏阈值为1.0V,阻抗Ω,R波振幅6mV;心房电极JT53放置右心耳,测心房起搏阈值为0.6V,阻抗Ω,P波振幅为2.8mV,符合双腔起搏要求。囊袋置入起搏器(BIOTRONTKPhilosⅡD),心电监护示起搏器感知和起搏正常,庆大霉素冲洗伤口,依次缝合囊袋。拔除临时起搏器。

复查心电图:

诊断:1.心律失常,病窦综合征,窦性心动过缓,室性早搏,永久起搏器植入术;2.心肌致密化不全,左心室增大,心功能Ⅱ级(NYHA分级);3.冠状动脉粥样硬化;4.高血压病(2级极高危);5.病毒性肝炎(慢性乙型)。

鉴别诊断:1.扩张型心肌病:心超示“大小薄弱”,不支持。2.ARVC:纤维脂肪进行性代替右室心肌,MRI不支持。右室舒张末期容积指数不符,无Epsilon波,无家族史,不支持。3.心肌淀粉样变:弥漫性心肌增厚,MRI延迟强化出现广泛的内膜下强化,伴多器官、系统受累,不支持。4.心脏结节病:全身性肉芽组织疾病浸润心肌,影像学分为炎症期,纤维化期,MRI不支持,无多器官、系统受累,不支持。5.心肌炎:近期无上感,血常规,ESR,CRP不高,无感染中毒症状,MRI未见心肌细胞水肿、渗出表现,不支持。

给药情况:

一个月后复查

复查结果:患者状况:患者感头晕明显好转,偶有心悸,心率60次/分,血压/60mmHg,心律齐,各瓣膜区未闻及杂音,双下肺未闻及干湿啰音,双下肢不肿。起搏器程控:心室阈值无法测出,心室起搏不良。

辅助检查:

穿孔电极处理:1.胸心外科,麻醉科保驾,随时准备行心包穿刺引流。2.程控阈值升高时间,判断穿孔时间大于48小时,常规体位判断穿孔部位为右室心尖部,选择保留心室电极。3.将主动电极头端旋回,再次固定心室电极。4.房室结功能良好,调整起搏模式为AAI,定期起搏器程控。5.密切监测血压、心率,心脏彩超随访心包积液。6.必要时可置入第三根电极行间隔部起搏及心外膜起搏。

分析电极穿孔的常见原因:发生率:起搏器电极0.1%~0.8%,ICD导线0.6%~5.2%。1.曾经或正在使用激素。2.使用主动电极放置在右心耳或右心房前壁(9%)。3.使用临时起搏器导线。4.将成人起搏器导线应用于儿童。5.电极导线预留时间过长导致局部张力过高。6.体重指数小于20。

缬沙坦的应用

缬沙坦在心衰中的应用:RAS抑制剂的典型代表——缬沙坦,高选择性阻断AT1受体,强效抑制RAS。

证据引用:

被国内外心衰指南多次引用的Val-HeFT研究。

两组患者基线时已接受抗心衰药物治疗,其中ACEI使用率高达93%。

缬沙坦显著降低心衰患者死亡率与发病率联合终点。

缬沙坦在心衰各亚组人群中有效降低死亡率与发病率联合终点。

在接受ACEI或β受体阻滞剂基础上缬沙坦进一步降低心衰死亡率与发病率联合终点。

在既往未接受ACEI治疗的患者中缬沙坦显著降低心衰死亡率与发病率联合终点。

缬沙坦显著改善因心衰住院风险、射血分数、NYHA心功能分级等次要终点。

标准抗心衰基础上加用缬沙坦较安慰剂降低左室舒张末期内径,改善左室重构。例心力衰竭患者,在标准抗心衰治疗基础上加用缬沙坦或安慰剂治疗,平均随访23个月。

指南提出慢性HF-REF的基本治疗方案是“金三角”,即ACEI(ARB替代)和β受体阻滞剂黄金搭档基础上加用醛固酮受体拮抗剂三药合用。

病例总结

病例特点及应对策略:1.个体化的诊断、治疗。2.标准化心衰治疗,改善患者心脏功能,改善远期预后。3.出现并发症,评估危险程度,优化治疗方案。4.心内科、心外科的配合治疗,为患者提供更优质的医疗服务。5.临床结局反思诊疗流程。

医师介绍

胡光欣,硕士,宁夏医科大医院心内科,住院医师,主要从事心律失常,起搏与电生理研究,发表学术论文2篇。









































北京治疗最好白癜风的医院
乌鲁木齐白癜风医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qolku.com//mjccwh/6796.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