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大一著名心血管专家

著名心血管病专家、医学教育家,中国控烟协会会长。国家卫生计生委健康教育首席专家,国家重点学科心血管内科负责人。主要研究领域为心血管疾病临床诊治及预防、康复。是感动中国十大年度人物、名医胡佩兰之子。

摘要

医院就像是卖汽车的,卖了之后就不管了,没有售后服务,病人回家后,没人帮他保养维护。我们都知道心血管病预防最重要,医院,还是看了一次就不管后续。

来源:南方周末

中国每年约万人死于各类心血管病,占总死亡原因之首,平均每十秒钟就死一个患者。一半以上的人首次发作就是心肌梗死或者猝死。

医生支架手术做的越多,就能发表越多的论文,名气也越大。这使中国成为了世界上支架手术最多的国家。

著名心血管病专家胡大一说,“医院就像是卖汽车的,卖了之后就不管了,没有售后服务,病人回家后,没人帮他保养维护”。

年10月16日至19日,第二十五届长城国际心脏病学会议(以下简称长城会)在北京召开。“在所有导致人类死亡的疾病中,心脑血管疾病排名首位。”长城会创立者、医院心脏中心主任胡大一表示:“中国每年约有万人死于心血管病,每10秒钟就有1人死于心血管病,每5个成年人中就有1个患心血管病。”

长城会上公布的数据显示,企业家、高级白领心血管患者不断增多。一项针对北京、上海等城市名企业高管的健康调查显示,超重或肥胖者为55%,血脂异常率为全国平均血脂异常发病率的2倍以上,脂肪肝的患病率为全国成年人脂肪肝发病率的3倍以上。如果没有科学的血管健康管理,这些人群发生心脑血管病的风险极高。

作为国内知名的心血管专家,学科带头人,胡大一出生于医学世家。年,他从美国回国,医院组建了心电生理科,如今医院会诊指导。但多年下来,他发现心血管疾病从医疗模式,到公众对疾病的认知都存在诸多问题。

“我们都知道心血管病预防最重要,医院,还是看了一次就不管后续。”在胡大一看来,医院好多都是坐堂医生,等着人生病求医,病人则总是不注重恢复和预防。久而久之,陷入了“医生等得病,病人等复发”的怪圈。

而被称为“焦虑的专门器官”——心脏,其疾病往往受到心理和情绪的影响更大。因此,相比治疗方法的进步,他更看重心脏康复和“双心门诊”的推广。

尽管年近七旬,但他身体矫健,语速很快,思路十分清晰。在长城会开幕式上,胡大一宣布下届医院心脏内科主任马长生担任。在卸任之际,胡大一接受了记者的专访。

1

目前我国心血管病患者约有2.9亿人,每年约万人死于各类心血管病,占总死亡原因之首

问:据说现在心血管病的发病率一直在上升,是这样吗?

胡大一:是的,目前我国心血管病患者约有2.9亿人,每年约万人死于各类心血管病,占总死亡原因之首。平均每十秒钟就死一个患者。一半的人首次发作就是心肌梗死或者猝死,所以心血管病往往发病突然,致残致死率很高。

问:患者有什么变化吗?

胡大一:得心血管疾病的年纪明显提前。医院的患者中,四分之一到三分之一心肌梗死患者都不到五十岁,且以男性居多。

问:怎么看现在得心血管病的这个群体?

胡大一:我一直说这是一个“堰塞湖”:“前缺防,后缺管,得了心梗救治晚。”一边是带病生存的人越来越多,我们用很高的成本,比如很贵的支架、起搏器、药物来维持一些患病群体,另一方面是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提前进入到这个“湖”里。尽管我们的人均寿命和欧美相差无几,但我们的健康期望寿命男性只有四十岁,女性只有四十八岁,这意味着,至少有二十年我们是带病生存的,发达国家只有十年。我们的企业家非常爱惜自己的汽车,定期去4S店做清洁、定期保养、定期检修,却从不对自己的心脏进行保养,很多患者心血管问题做了支架,出院后还不改变生活方式,不注意复查保养,结果血管又堵了。

2

现在的医疗模式是趋利性的医学模式,医院都在宣扬毛收入多少

问:上世纪90年代初,您就开始推广冠心病介入疗法、支架技术,现在怎么看?

胡大一:心血管疾病大多数不是先天性的,而是生活方式不健康造成的,很多人认为只要放了支架就可以一劳永逸,其实心血管病到了需要放支架的程度,已经不能逆转为原来的健康状态,支架治疗只能是多害相较取其轻。医院越来越大,检查设备越来越多,支架手术越来越多。冠心病的支架手术,十年前是每年两万例,年是四十多万例,今年将突破五十万。中国成为了世界上支架手术最多的国家。我常说,把医院比喻成是卖汽车的,卖了之后就不管了,没有售后服务,病人回家后,没人帮他保养维护。患者经常是反复住院,再介入、再搭桥,这是非常严重的问题。

问:你把数字都记得那么清楚。医院来说,手术例数多就是业绩吗?

胡大一:当然是。现在的医疗模式是趋利性的医学模式。医院都在宣扬毛收入多少,手术例数多少,仪器多少,支架数多少。医院水平用手术和毛收入量化的指标来衡量。而且医生支架手术做的越多,就能发表越多的论文,名气也越大。这是一个很荒谬的事情。

问:这会产生哪些问题?

胡大一:大量医疗卫生资源都用到了心脏问题发生后的急诊救治和手术上了,病人反复住院、反复造影与介入治疗以及高手术费用,这会造成一部分过度医疗。从而导致医疗资源的巨大浪费及患者对医疗结果的困惑与不满。另一方面,心脏事件后的康复与二级预防体系基本缺失,且缺乏医保支持。

问:过度医疗没法避免吗?

胡大一:客观的说,由于医学的未知状况,我们还很难完全避免不必要的诊疗和治疗。其次,西医是单一的生物医学模式,容易忽视病人的心理问题。我就遇到一个31岁的女病人,胸闷气短来看心脏。一开始,医生让她CT、造影做了一堆,什么都没查出来。后来,我和她聊了发现就是因为焦虑导致的。如果缺乏对心理影响生理的正确认识,必然导致对生物技术的过度迷信,依赖检测设备和结果。

3

现在有三类病人都活得很痛苦

问:现在病人的困惑与不满主要在哪儿?

胡大一:现在有三类病人都活得很痛苦。

第一种,不需要做支架手术的做了支架。这种病人肯定感觉不好,不舒服。

第二,即使支架做得很好,很成功,但如果没有后续的康复保健,病人还会出现很多问题。因为对疾病不了解,即使放了支架,病人会很纠结,担心支架会出问题,患者会出现很怪的行为。比如有个患者睡觉前,会觉得支架在叮叮咚咚作响。医生会说,怎么可能有问题?支架贴在血管壁上,不可能响动。这个患者不停地去看急诊,觉得自己又犯病了。最严重的时候,患者会出现濒死感,再度入院。

第三类是一些因为年纪大了,身体素质问题,做不了支架,搭不了桥的病人。他们总是忧心忡忡,觉得内科外科都帮不了自己,肯定没救了,实际上不是这样。

问:心理会有这么大影响吗?

胡大一:对于心血管病的患者,不仅要







































白癜风有治好的办法吗
白癜风在线咨询


转载请注明:http://www.qolku.com//mjccwh/4171.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