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生活方式的改变和人口老龄化,我国糖代谢异常与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主要指冠心病、脑梗等)患者人数均明显增加。

糖尿病是一种代谢性疾病,但主要损害为血管病变。就像一种贴切的形容,“把肉放在糖水里,更容易腐败变质,招致细菌及寄生虫侵蚀”。

流行病学研究显示,糖尿病为心血管疾病独立危险因素之一。因此,糖耐量异常患者人群,应尽早进行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风险的评估、筛查及干预;此时进行干预可减少糖尿病及心血管事件,并减少医疗费用。

根据“年糖代谢异常与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临床诊断和治疗指南”内容,我来和大家说一说糖代谢异常和冠心病剪不断、理还乱的关系。

1

流行病学研究

根据中国心脏调查显示:冠心病住院患者中糖尿病患病率高达52.9%,糖调节受损患病率为24.0%,糖代谢异常总患病率为76.9%。

2

概念解释

糖代谢异常:包括空腹血糖受损、糖耐量减低。

空腹血糖受损是指:空腹血糖6.1-7.0mmol/l,糖负荷后2小时血糖7.8mmol/l。

糖耐量减低是指:空腹血糖<7.0mmol/l,糖负荷后2小时血糖≥7.8mmol但11.1mmol/l。

糖尿病:糖尿病是一组由多种病因引起的以慢性血糖升高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是由于胰岛素分泌和(或)作用缺陷引起的。

糖耐量试验(OGTT):当血糖高于正常范围而又未达到诊断糖尿病标准时,需进行OGTT。OGTT应在无摄入任何热量8小时后,清晨空腹进行,成人口服75g无水葡萄糖,溶于-ml水中,5-10分钟内喝完,开始及开始饮葡萄糖水后2小时测量。

糖化血红蛋白(HbA1c):是糖与血红蛋白结合的产物,主要反映两个月内血糖的变化情况。

3

心血管危险因素及糖代谢异常的评估

01

ASCVD患者糖代谢异常评估

2型糖尿病是可以预防和延缓的,因此早期检出糖代谢异常非常重要。

可以通过空腹血糖和HbA1c进行筛查,如果有异常,进行OGTT检查;

如果均正常,但属于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的高危人群(如肥胖、高血压或有糖尿病家族史)或中国人群糖尿病风险评分(见下表)≥25分者,也需要进行OGTT检查。

02

糖代谢异常患者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的评估

所有糖尿病患者均为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的高危人群。

糖代谢异常患者的冠心病风险评估:糖尿病患者发生冠心病常无症状,对哪些患者进行筛查以及筛查是否能够改善预后尚无定论。

无症状性心肌缺血筛查手段为心电图、运动负荷试验动态心肌显像、超声心动图等;上述检查提示心肌缺血患者,可酌情进行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CTA)进行加强检查。

有下述情况患者可考虑无症状心肌缺血的筛查:糖尿病病史长(如10年以上)或合并其他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脑卒中、周围血管粥样硬化等)。

总之,动脉粥样硬化心血管病或其高危人群要进行糖代谢异常的筛查,除了大家查体必做的空腹血糖之外,还要进行HbA1c检测,必要时进行OGTT检查,以及早发现糖代谢异常!已经出现糖代谢异常的患者,则需要酌情进行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的评估,以便早诊早治!

再长的路,一步步也能走完,再短的路,不迈开双脚也无法到达。颈性眩晕是怎么回事?

撰稿:张艳徐浩

颈性眩晕定义

眩晕是指患者感觉周围物体或自身在旋转、升降和倾斜的运动幻觉。颈性眩晕指由于颈部病变引起椎动脉供血不足所致的眩晕。。

颈性眩晕病因

常见病因包括颈部周围骨骼、肌肉、韧带、椎动脉解剖结构及功能异常,如颈部软组织炎症,颈椎失稳,颈椎外伤或颈椎管狭窄等,其中以颈椎病致椎-基底动脉缺血是引起颈性眩晕症状的主要原因。与颈性眩晕有关的颈椎病主要是椎动脉型和交感型。交感型颈椎病所致的颈性眩晕是由于交感神经兴奋导致椎基底动脉血管收缩,引起一些后循环供血不全的临床症状,如眩晕、恶心、呕吐等。而椎动脉型颈椎病所致的颈性眩晕是由于椎动脉压迫进而引起供血不足。

症状特点

颈性眩晕为发作性眩晕,常在头部过度后仰或转动某一方位时发生,停止后仰或扭转时,症状消失或明显减轻,又称位置性眩晕。可伴有脖子发硬、耳鸣、视觉障碍(视物模糊、眼干、眼胀、眼涩)、头颈肩痛、恶心、呕吐、出汗、心悸、上肢麻木等症状。

检查手段

1.X线可见颈椎椎体、椎间盘、钩突关节退变和项韧带钙化,颈椎生理曲度变直等改变。

2.经颅多普勒脑血流图可见椎基底动脉血流量减少。

预防颈性眩晕的小方法

1.多活动颈部,特别是伏案工作年轻人、学生,中老年人更应如此。可以做“米”字颈椎操,利用碎片时间活动颈部。

2.尽量不突然扭转颈部,不过度持久地仰头。

3.天寒时,应注意颈部的保暖,因颈部受凉也是眩晕的诱发因素之一。

4.颈椎病与骨质疏松也有关系,应常喝牛奶,晒太阳,必要时服用钙剂。

5.枕头与此病也有关系,枕头的软硬度应合适,不可过高或过低,其高度最好是自耳到同侧的肩外缘的高度,即侧卧时正好保持颈部的固有位置,不倾斜。

颈性眩晕中医特色诊疗

1.推拿手法:

推拿对本病的治疗有很好的疗效,大致分为以下几类:

(l)局部调整椎体关节位置手法常用的有:冯氏脊柱定点旋转复位法、龙氏正骨、拔伸旋转推扳复位法、韦氏旋转复位法、颈椎旋转微调手法等;(2)整体调整脊柱手法;(3)椎旁或局部软组织放松手法;(4)配合点穴、针灸、牵引等其他物理疗法。

2.颈椎牵引:

对老年人,椎间隙变窄,骨质增生明显的病人可做颈椎牵引治疗。10次为1个疗程。根据病情需要,间隔3~5天继续牵引。

3.针灸治疗:

针灸为治疗颈性眩晕常用手段,且疗效肯定。取穴一般以督脉、足太阳膀胱经、足少阳胆经、手少阳三焦经上穴位为主。常用穴位有:颈夹脊、百会、天柱、风池、阿是穴等。治疗后椎动脉平均血流速度和血管搏动指数明显改善,极大程度地改善了患者的眩晕等症状。

4.中医中药:

中医中药治疗颈型眩晕依托于辨证论治思想,主要证型有:肝风痰瘀型、肝阳上亢型、气虚血瘀型、痰浊上蒙型、水湿内停型,采用同病异治治疗理念,取得较好疗效。

5.针刀治疗:

针刀治疗一方面可直接松解颈部紧张的筋膜、肌肉,降低软组织内的压力,缓解其对椎动脉的压迫;另一方面可破坏颈椎的病理构架,重新恢复其动态平衡状态,达到治疗本病的目的。

颈椎很重要,保健要做好,从小就注意,长大万事好!

医院·徐浩大夫长按识别







































北京中科医院忽悠
北京哪家医院治疗白癜风更好


转载请注明:http://www.qolku.com//mjcczl/9646.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