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心肌囊肿专科治疗医院 >> 心肌囊肿常识 >> 魅力河源勃兴文化添姿彩
魅力河源勃兴文化添姿彩
今天,首届客家文化旅游节在河源市举行,客家美食展、客家民间艺术大巡游、乡村聚焦客家风等大型活动同时推动。借此盛会,河源将吹响依托“大文化”推动“大旅游”的进军号角。
2004年,河源市确立发展“大旅游”的思路:以政府为主导、以文化为灵魂、以环保为条件、以产业带为载体、以提升竞争力为核心,重点打好四张牌―――即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的“金牌”,具有水质生态环境的万绿湖“王牌”,集历史文化、恐龙文化于一体的文化“名牌”,以苏家围等客家文化为主的“品牌”。
河源市委书记梁伟发说:“过去,河源讲工业发展和旅游发展都很单纯,没有与文化紧密结合。现在政府要转变思路,把文化作为载体,经济才能做大做强。”
恐龙文化资源得天独厚
从1996年至今,河源境内前后发掘出6500多枚恐龙蛋化石、7具“黄氏河源鸟”恐龙骨骼化石和100多个恐龙足印化石,这不仅使河源一跃成为全球恐龙化石资源最丰富的城市,更加其赢得了“南国恐龙之乡”的美誉。
在河源市博物馆馆长黄东的引领下,在博物馆中一个不足150平方米的简易贮藏室里见到了6000多枚恐龙蛋化石,包括“黄氏河源鸟”和“水晶恐龙蛋”。
黄东是当年发现恐龙蛋化石的有功之人,“黄氏河源鸟”就是以他的姓来命名的。他说,自发现恐龙蛋化石以来,博物馆至今已接待120万名游客。但这个数字还远远没有体现出恐龙文化应有的魅力。这是由于博物馆内部收藏摆设设施简陋,外部缺少开发利用资金。
其实,近年来前往河源商谈开发恐龙文化资源的中外客商已不下50位,但他们终究都因实力不够而被河源市政府逐一婉拒了,由于河源寻求的是高质量、高水准的开发。据介绍,根据“河源石峡恐龙遗址公园”计划,要保护和利用好这些珍贵的恐龙文化资源,最少要投资5亿元。如果投资商实力不够,不但资源利用不起来,还可能致使其毁灭性破坏。
当地政府在保护和利用恐龙文化资源上一直不遗余力。早在10年前,这个经济其实不发达的山区城市,曾“大手笔”地拿出几十万元,重奖发现恐龙遗址化石的市民。而新上任的河源市委书记梁伟发,更在百忙中亲赴香港,主动寻求与香港中旅团体合作,以尽快将恐龙文化资源转化为旅游资源。
2003年,广东省建设文化大省计划纲领明确:“要抓好河源石峡恐龙遗址公园的建设”,可见河源恐龙化石资源不仅是河源市的重要品牌,也是广东建设文化大省的重要历史资源。
图:恐龙蛋水晶化石 区健妍 摄
名人光辉犹如皓月当空
河源在以往的旅游发展定位中,生态旅游是主线,但对当地历史文化旅游的开发却处于空白。
河源的历史文化资源相当丰富,具有全省历史文化名城佗城、孙中山祖居孙屋排等,但是,这些“一流的资源”一直没有转变为“一流的产品”。
追溯河源历史,一名名人不能不提,他就是南越王赵佗。早在2218年前,他率兵统一岭南,担负广东最早的古县―――龙川县首任县令;创建岭南历史上第一个割据政权南越国;推行郡县制,将中原先进的封建制度推行到岭南。河源市龙川县就是当年赵佗的“兴王之地”,县治所在地因此得名佗城,至今保存着赵佗时期的汲水井、越王庙、新塔、学宫等。
佗城的历史文化魅力还远不止此。据介绍,在只有4万人口的佗城镇,至今保存着138个姓氏,某些村落几近家家不同姓,这1现象在国内十分罕见。有学者考证,这正是秦朝中原人大举南迁并在岭南定居的历史见证,这批中原人实际上是真正意义上的客家先民。
河源市委宣传部长叶祥昌认为,赵佗时期留下的历史文化遗址,是广东经济文化发展的宝贵资源。岭南文化、广东人精神中的很多本质性的内容,如开放性、包容性、创新意识、务实精神等,都与赵佗这位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南下干部”一脉相承。但是惋惜的是,由于龙川地处偏僻山区,佗城白癜风的症状及治疗的保护开发严重滞后。因此,如何保护、发掘、宏扬赵佗文化已成为河源文化旅游产业的当务之急。
除赵佗外,河源史上还有很多赫赫有名的历史人物―――明代儒学家王阳明、岭南第一进士古成之、清代高官颜氏三代和孙中山先人等。如今的和平县,就是当年王阳明弹压农民起义后奏请朝廷建立的,为记念他的设县功劳,现在的和平县城主体阳明镇仍沿用此名。河源紫金县中坝镇的孙屋排,是经过有关专家和孙中山后裔确认的孙中山入粤始祖开基地,至今仍保存着孙氏入粤始祖的墓地与祖屋。
清朝颜氏三代―――颜希深、颜检、颜伯焘,是连平偏方治疗白癜风县人。颜家的36字官箴―――“吏不畏吾严而畏吾廉,民不服吾能而服吾公;公则民不敢慢,廉则吏不敢欺。公生明,廉生威。”至今仍被后人视为从政的座右铭,包括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