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后天性心脏病:心肌梗塞、心肌病、瓣膜病变、心包病变、心脏肿瘤。

2.先天性心脏病:房间隔和房室间隔异常、室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法乐氏四联症、右室双出口、永存动脉干、大动脉转位、单心室、三尖瓣异常、肺静脉畸形引流、主动脉缩窄、主动脉动脉瘤、主动脉夹层动脉瘤、复合性先天性心脏病、马凡氏综合征、腔静脉畸形、腔静脉血栓形成、腔静脉阻塞。

同基本常规。

1.检查前准备。

2.线圈选择:常规为体线圈,也可选用包裹式心脏表面线圈及相控阵线圈。

3.体位及采集中心:头先进,仰卧位,身体长轴与床面长轴一致。或根据心电图情况左(右)侧身体抬高约30°角(使室间隔呈水平方向),中心置在两乳头连线处,两臂放于身体两侧,安放好心电门控电极,一般不使用呼吸门控。

4.扫描方位:

心脏扫描方位众多,一般以冠状方位定位先行横轴位扫描,再以横轴像设置冠、矢状位及任意角度的斜位扫描,有时还需做双斜位(视病人情况,身体右侧抬高15°~30°角,向头侧倾斜15°角左右)扫描。多种特殊扫描方位简介如下。平行于室间隔的心脏长轴位:显示左、右房室、二尖瓣及左室流出道。能准确测量心功能(舒张末期与收缩末期容积、左心射血分数),测量左心室长轴和短轴,可与左室造影相对照。垂直于室间隔的心脏长轴位:显示4个心腔,它能很好地观察房间隔、室间隔、二尖瓣与三尖瓣口、左心室前壁、侧壁以及心尖与心底部心肌。此外能较好观察左右心室流出道、升主动脉与主肺动脉。垂直于室间隔的心脏短轴像:显示左右心室或左右心房,能很好地观察房室间隔、前壁、侧壁、下壁、后壁心肌、右室流出道等。这一扫描体位也是显示主动脉升、弓、降部及其分支的最佳体位。

四腔位设定:显示左右房室瓣及心肌、心腔。

左室流出道位:通过左心尖、主动脉瓣及升主动脉。主要显示主动脉瓣及左室流出道。

右室流出道:扫描层面通过右心室、右心室流出道及肺动脉干。显示肺动脉瓣及流出道。

左室两腔位:通过左心尖与二尖瓣中心。主要显示二尖瓣及左侧房室。

右室两腔位:通过右心室与三尖瓣。主要用于显示三尖瓣及右侧房室。

主动脉弓位:通过升主动脉、主动脉弓和降主动脉。主要用于显示主动脉弓、升主动脉及降主动脉。

5.脉冲序列及扫描参数:

脉冲序列:SE、TSE、GRE等

采集模式:MS(多层)、2D

采集矩阵:×(~)

重建矩阵:×

FOV:~mm

NSA(信号平均次数):2~4次

THK/Gap(层厚/间距):5~10mm/(10~50)%

常规使用的扫描参数:Tl加权TR=1R~R间期/TEl5,2~4次收集信号。T2加权TR=lR~R间期/TEl5/90°,2次收集信号。FISP序列TR=lR~R间期/TEl2/FI50°,收集信号2次____。

ECGtrigger=Yes

TR:在多时相序列中为一个时相间隔时间(HP!)。在单时相扫描序列为1个或数个R~R

间期。

TE:<30ms(SE)、<15ms(GRE)

Flip:90°(SE)、20~40°(GRET2WI)

TD(延迟时间):可选择shortest或设定小于一个RR间期的特定时间,TD延长则用于数据采集的时间相应减少。使用预饱和脉冲时最短TD值会相应增加。

门控不应期(Notriggerperiod):其值的选择决定于TR,且受心律的影响,如TR为2(R~R间期),则门控不应期可选(0.7~0.9)×2=l.4~l.8,若心律整齐可选1.8,反之则选l.4甚至更小。门控不应期减去TD即为可用于数据采集的时间。

6.MRI增强扫描:一般不用。

1.心脏、大血管扫描以T1加权为主,根据需要做梯度回波脉冲序列扫描,多采用FISP。FISP序列也常用于多相位动态扫描(固定在一个层面,在一个心动周期内做19次不同相位的动态扫描),还可做垂直于室间隔的心脏长轴像,平行于室间隔的心脏长轴像及心脏短轴像Tl加权。

2.心肌厚度测量应以垂直于室间隔的长轴位、短轴位及平行于室间隔的长轴位为准,心功能测量也多用三者。

3.儿童需在扫描前肌注安定或口服水合氯醛,以取得病人配合。

4.心脏肿瘤与心旁、纵隔肿块的鉴别诊断作T2加权十分必要。鉴别肿块是实性还是囊性病变,除了做横轴、矢、冠状方位Tl加权外,至少要选择一个方位做SE序列T2加权或FISP准T2加权。

本资料整理自《医技科室诊疗规范》

如有错误遗漏之处,欢迎留言补充









































北京中科医院正规吗
南昌治白癜风最好的医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qolku.com//mjccys/7212.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