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BEAT-AMI研究发现,经静脉给予β受体阻滞剂艾司洛尔,或可减轻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的心肌损伤。研究发现,成功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的患者,应用艾司洛尔可减少术后48小时内的心肌肌钙蛋白T释放量。该研究结果于今年月发表于《JACC:CardiovascularInterventions》。前瞻性研究BEAT-AMI共纳入例STEMI患者,患者被随机分入艾司洛尔组(目标心率为60次/分),或生理盐水组,PCI后持续给药4小时。结果发现,PCI术后48小时,艾司洛尔组肌钙蛋白T的中位最大释放量为1.0ng/ml,而安慰剂组为.5ng/ml(P=0.),并且,艾司洛尔组的整体肌钙蛋白T释放量也显著减少(38.4ng-h/mlvs.88.3ng-h/ml,P=0.)。而肌钙蛋白T以外的其他心肌损伤标志物的改变,则不如肌钙蛋白T显著。两组的肌酸激酶水平峰值(P=0.)和肌酸激酶-MB水平峰值(P=0.)均有显著差异。N端脑钠肽的差异则不显著(P=0.)。此外,6个月时,艾司洛尔组的步行试验结果较佳(P=0.07)。但是,两组的院内心源性休克、再梗死及死亡发生率类似。研究者指出,应用艾司洛尔可减少室性期外收缩,同时不增加心源性休克发生风险。PCI后连续4小时静脉给予艾司洛尔,安全性和耐受性均较佳。随刊述评称,快速再灌注应是目前STEMI治疗的基石。越来越多证据表明,早期给予β受体阻滞剂安全、有效、经济,可进一步改善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的临床结局。最终的心肌梗死面积是预测STEMI患者结局的主要预测因子。开始β受体阻滞剂治疗的时间,可显著影响心肌梗死面积,这提示在发生心肌缺血时,早期给予β受体阻滞剂或可提高心肌存活率。针对β受体阻滞剂改善急性心梗患者结局的机制,研究者称,目前尚不清楚。有人提出,早期静脉给药或可通过影响冠脉血流,从而快速减少心肌耗氧量,减少致死性室速,以及减少梗死面积。此外,β受体阻滞剂对于单核细胞儿茶酚胺中介效应的早期抑制或也是机制之一。近年来,除艾司洛尔外,其他β受体阻滞剂在急性心梗中的作用,也获得了越来越多的
白癜风能够治愈吗白癜风的医疗医院
转载请注明:
http://www.qolku.com//mjccys/59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