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心肌囊肿专科治疗医院 >> 心肌囊肿预防 >> 百例达人秀vol14阿扎胞苷单药治疗
病例提供:杨莹
点评专家:苗瞄
摘要: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是一组异质性的骨髓克隆性疾病,目前的治疗主要根据预后分组进行治疗。目前临床常用的预后积分包括IPSS、IPSS-R系。TP53基因突变是独立于上述预后积分系统的危险因素。复杂染色核型和TP53突变的MDS患者,往往传统治疗缓解率低,生存期短。对无条件移植的较高危组患者,NCCN指南和中国指南均推荐去甲基化药物治疗。本例患者诊断为MDS-EB-1,染色体为复杂核型,按IPSS-R预后积分系统归为极高危组,同时有TP53基因突变。接受阿扎胞苷单药治疗1个疗程后血小板恢复,骨髓达完全缓解,2个疗程后血红蛋白恢复,2个疗程后中性粒细胞恢复至1.0×/L,提示治疗有效。此病例提示阿扎胞苷可有效治疗伴TP53突变的高危MDS。但5个疗程后患者疾病进展,出现骨髓纤维化,血象下降。此例提示阿扎胞苷可有效治疗伴TP53突变的MDS,但疗效维持时间短,阿扎胞苷治疗有效后尽快桥接移植可能改善患者预后。
?临床资料?
基本情况
患者王某,女性,68岁,因“反复皮下瘀斑5年,加重伴牙龈出血1个月”于年1月3日首次就诊。患者40年前有卵巢囊肿手术史,5年余前有心肌缺血病史。
入院查体:贫血貌,周身皮肤散在瘀斑,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双肺听诊呼吸音粗,未闻及干湿啰音。心音钝,未闻及明显病理性心音及杂音。腹软,无压痛,肝脾肋下未触及,双下肢无水肿。
初诊资料及治疗情况
血常规:WBC2.0×/L,NEU0.7×/L,RBC3.21×/L,HGBg/L,PLT51×/L,Ret0.×/L。
凝血功能:凝血酶原时间13.10秒↑,纤维蛋白原0.95g/L↓↓,D-二聚体ug/L↑。
促红细胞生成素26.51mIU/mL↑,铁蛋白.7ng/mL↑,维生素B12>pg/mL↑,叶酸正常范围。
细胞形态学:(骨髓)原粒细胞占6%,幼单细胞占2%。(外周血)原粒细胞占3%。
免疫分型:异常幼稚细胞占7.2%。
染色体核型分析:47,XX,del(5)(q12q31),del(7)(q21q31),i(21)(q10),+mar[4]/46,XX[11]。
白血病43种融合基因筛查:阴性。
TP53突变:NM_:exon6:c.TG:p.YD,突变比例43.65%。
诊断:
1、MDS-EB-1
(IPSS中危-2,IPSS-R极高危,WPSS高危)
2、低纤维蛋白原血症
治疗方案及疗效评价
.1.17开始阿扎胞苷(mg/天×8天)治疗。
图1治疗过程中纤维蛋白原变化
图2治疗过程中D二聚体变化
图3治疗过程中白细胞变化
图4治疗过程中中性粒细胞变化
图5治疗过程中血红蛋白变化
图6治疗过程中血小板变化
.5.22
复查血常规:WBC1.8×/L,NEU0.8×/L,RBC3.15×/L,HGBg/L,PLT96×/L。骨髓细胞形态学:增生重度减低,原粒占3%,幼稚单核细胞占1.5%。
免疫表型:异常髓系细胞占有核细胞1.78%。
.5.24
开始第5疗程阿扎胞苷治疗。
.6.25
复查血常规:WBC1.1×/L,NEU0.4×/L,HGB48g/L,PLT35×/L。
骨髓细胞形态学:增生重度减低,原粒细胞占3%,幼稚单核细胞占1%。
.6.25
开始司坦唑醇+小剂量G-CSF+EPO治疗。
图7.6.25-.8.16血常规变化
.8.21骨髓活检提示骨髓纤维化(MF:2级)。
?专家点评?
MDS是一组异质性很大的骨髓克隆性疾病,其预后差异很大。目前治疗主要依据MDS患者的预后分组,同时结合患者年龄、体能状况等进行综合分析,以选择治疗方案。目前应用最广泛的预后分层系统包括国际预后积分系统(IPSS)、WHO分型的预后积分系统(WPSS)和修订版国际预后积分系统(IPSS-R)。
IPSS-R预后积分系统是MDS预后国际工作组在年对IPSS预后评分系统的修订版本,IPSS-R提高了评价原发初诊MDS患者预后的准确度,也可用于来那度胺、去甲基化药物治疗MDS患者的动态评估,逐渐被列为许多临床试验的排纳标准。染色体核型的预后意义在各个预后积分系统中均得到认可,复杂染色体核型是目前公认的预后不良因素。上述预后积分系统均纳入骨髓原始细胞数/WHO分类、染色体核型、血细胞减少等内容。但未纳入年龄、ECOG评分、LDH、基因突变等内容。特别是基因突变,因其与MDS的发生和表型密切相关,但要作为预后评估还需要考虑突变的VAF值及突变的势点等因素,近年来越来越受到
转载请注明:http://www.qolku.com//mjccby/120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