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实习生

来自江苏医药职业学院

在检验科生化室实习已有月余,跟着老师学了不少东西。从一开始的标本接收、编号、离心、输单,再到标本上机、下架。

在跟着老师学习的过程中,先从一开始最基础、最简单的“血脂七项”与“血脂八项”的区别;肝功与肾功、心肌酶等具体包括哪些项目,到在机器上看结果如何分析。再看结果时,不仅跟李老师学到了不同符号代表的意义(如:“P”、“I”、“O”),还有“>或<Test”、“>Ract”、“>ABs”、“>Kin”以及它们代表的意义。

实习是一段修炼

今天如往常一样,坐在李老师旁观报告审核,听到老师突然叹气,多少有些疑问。

我:“老师,是这个标本有什么问题吗?”

李老师:“丫头:看一下这个标本结果,有什么想法?”

我想到之前老师有讲过,标本的结果需要结合来看,单独的看一项并不能很全面的说明患者的问题,单独一项有问题不能排除分析前影响或分析中误差。

想到这,我说:“这个患者的肝功能和肾功能都不是很好,其他的我就不太清楚了。”

老师:“这是一方面,这么年轻(男,34岁),检测结果这么差,再看看他的电子病历,50多天前,医院做了肿瘤手术,挺心痛的。但这不是我让你看的目的,我想让你结合前几天发的同期实习生日志,分析一下该标本。”

临床实习中的“reactionmonitor”

哦,原来是这个问题:

依照李老师教授的,我也打开了这三个指标的"reactionmonitor"。

针对CK,进行“仪器自动默认稀释”,仍然报警“>Ract”,“手工稀释20×”,反应监测图如下:

问题解决,稀释后CK测得值为:U/L.

李老师话说脱氢酶指示系统

脱氢酶指示系统:通过测定氧化型辅酶(NAD+/NADP+)或还原性NADH/NADPH在nm处吸光度的增减来计算待测物的浓度。

再说LDH和HBDH

乳酸脱氢酶(LD或LDH)是临床应用较多的一种脱氢酶,属于氧化还原酶类。LDH是参与糖无氧酵解和糖异生的重要酶。它催化乳酸氧化成丙酮酸,NAD+为受氢体;或催化丙酮酸还原成乳酸,NADH为供氢体。

LD存在于所有体细胞的胞质中,以骨骼肌、肾和心肌中含量最为丰富。LDH是由M和H两个亚基组成的四聚体,共形成5种结构不同的同工酶。按电泳时的泳动速度,分别命名为LDH1(H4),LDH2(H3M),LDH3(H2M2),LDH4(HM3)和LDH5(M4)。

LDH1主要分布在心肌,占总LDH1活性的50%以上(正常时血浆LDH2高于LDH1),LDH1也存在于红细胞中,且活性为心肌LDH1的倍;LDH5主要分布在横纹肌和肝脏;LDH3主要存在于脾、肺。

1.LDH活性测定:连续检测法,有两种方式:

①根据从乳酸氧化成丙酮酸的正向反应(L→P),乳酸和NAD+作为酶底物,在nm波长监测吸光度上升速率。本实验室采用此法。

②根据丙酮酸还原成乳酸的逆向反应(P→L),以丙酮酸和NADH作为酶底物,在nm波长监测吸光度下降速率。

2.HBDH活性检测:血清α-羟丁酸脱氢酶(α-HBDH)能催化α-羟丁酸氧化为α-酮丁酸,它存在于人体各组织中,以心肌组织含量最多,约为肝脏的2倍,其活性达总酶活力的一半以上。α-HBDH测定是利用α-酮酸为底物所测得的乳酸脱氢酶(LDH)活性,由于LDH的H亚基对此底物的亲和力大,故用此酶活力代替含H亚基数多的LDH1和LDH2的活力。当心肌受损时,α-HBDH释放到血中,血清α-HBDH明显增高。

α-HBDH测定采用连续监测法,通过nm处吸光度的下降速率测定α-HBDH活性。

收获不止一点点

在跟老师学习的过程中发现,学习知识不能仅局限于书本,在现在现代化、智能化、自动化的医检验领域中,不是把标本交给机器做出结果就结束了,还要学会从结果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在检验科实习中也让我深刻认识到:虽然检验人不像临床医生一样与病人有那么多的接触,但我们也要本着对病人负责的态度认真对待每一个标本。在分析结果时,不能一味的只看数值的范围,更要和患者的病情相结合。

最后祝大家实习顺利,在实习的过程中学到更多的知识。Flighting!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qolku.com//mjccyy/14143.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