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心脏是人体代谢最为活跃的器官之一,每天消耗的三磷酸腺苷约为其自身重量的17倍。相比于巨大的能量消耗,心脏的能量储备却很少,因此心脏对能量缺乏的耐受能力很低,极易因缺血、缺氧、能量代谢异常而发生能量代谢障碍,导致心肌组织损伤或坏死。医学网特邀医院骆雷鸣教授就心肌能量代谢特点、磷酸肌酸对心肌缺血和心力衰竭的重大意义等问题进行了访谈。

  医学网:骆教授,您好!感谢您接受医学网的采访,您作为心脏病学方面的专家,请您详细介绍一下心肌能量代谢的特点?

  骆雷鸣教授:首先,心脏是一个24小时连续工作的肌性器官,对能量的需求量非常大,如果按照瞬间产生的ATP转化计算,24小时大概需要6公斤的ATP为心脏提供重要的能量基础。   另外,心脏不仅需要连续性大能量的输出,而且ATP的储备在心肌细胞中的数量也是非常有限的,当能量合成中断后,能够维持心脏继续跳动的ATP仅能维持10余次心脏跳动。因此从这个角度来看,心脏一定需要连续不断、有效的,甚至是高效的能量合成。

  医学网:请您谈谈磷酸肌酸对于心脏缺血及心力衰竭具有哪些临床意义?

  骆雷鸣教授:一方面,磷酸肌酸本身含有高能磷酸键,而且高能磷酸键携带的能量高于ATP,所以当我们通过外源性补充磷酸肌酸的时候,可以提供一定数量的能量补给。特别是在急性心血管事件发生时,比如说急性ACS或者急性心衰,由于能量的绝对和相对匮乏,此时补充磷酸肌酸可以起到一过性、短暂的能量替代作用。当磷酸肌酸进入体内后,不需要进一步的能量消耗和氧化,可以直接、快速供能。   另一方面,相比于提供能量,磷酸肌酸更重要的作用,是作为能量合成后线粒体向线粒体外的肌浆网和细胞膜转运过程中的一个重要载体。当急性缺血事件发生时,作为载体的磷酸肌酸将成为优先选择,因为这个时候能量的合成供给发生了障碍,严重的缺血导致很多心肌细胞处在缺血后顿抑的状态。此时,通过有效的循环改善,是有可能恢复一部分细胞功能的。当然在循环改善相对固定的情况下,如果我们能够用外源性补充的磷酸肌酸,可一过性的替代或者补充能量供给,对心肌缺血事件也一定能起到积极的作用。   再者,由于缺血性事件发生时,磷酸肌酸和ATP的比值发生了变化,磷酸肌酸的补充可以重建两者之间的平衡,对于能量的转运和利用是非常有利的。除此以外,据相关研究证实,各种类型的心力衰竭,包括原发心肌病变、瓣膜病、缺血性心脏病等等,都存在心肌细胞内磷酸肌酸含量下降的问题。所以,通过外源性补充磷酸肌酸,有利于重建磷酸肌酸与ATP的平衡,提高心肌细胞对能量的利用效率。可见,磷酸肌酸不仅有利于改善心脏缺血及心力衰竭的相关症状,还对其预后产生积极的作用。

  骆雷鸣,医学博士。现任医院第二医学中心心内科副主任,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从事心血管病临床、教学工作35年,擅长于血管功能及结构异常与器官损害、心力衰竭与心肾交集性疾病、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综合防治等临床及教学工作。近5年间,承担国家及省部级课题6项,以第1或通讯作者发表SCI论文41篇。担任慢性心衰精准医学北京重点实验室PI,中国老年学和老年医学学会慢病标准化诊疗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老年学和老年医学学会心血管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华预防医学会循证预防医学委员会委员、中国医师协会心力衰竭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药理学会药源性疾病专业委员常务委员。还担任中华高血压杂志、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中华老年医学杂志、中华多器官功能杂志、实用老年医学杂志、中国全科医学杂志、心血管外科杂志等10家核心期刊的编委和审稿人。

推荐阅读

直击心肌靶点——心血管疾病治疗新策略——访医院叶平教授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转载请注明医学网

长按识别

转载请注明:http://www.qolku.com//mjccys/11639.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