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心肌囊肿专科治疗医院 >> 心肌囊肿诊断 >> 食品科学2016年11期营养卫生1
-08-05食品科学
1燕麦β-葡聚糖对2型糖尿病大鼠肠黏膜屏障的影响
作者:刘灿,姜燕飞,张召锋,徐美虹,李勇摘要:目的:探究燕麦β-葡聚糖对2型糖尿病大鼠肠黏膜屏障的影响。方法:雄性SD大鼠高脂饲料喂养4周,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streptozotocin,STZ)建立2型糖尿病模型,成模后随机分为模型对照组和燕麦β-葡聚糖低、中、高剂量组。低、中、高剂量组由基础饲料添加燕麦β-葡聚糖至其质量分数分别为0.%、0.%、1.%,模型对照组和正常对照组均以基础饲料喂养。10周后,测定其空腹血糖、肠道菌群以及结肠β-防御素-2、分泌型免疫球蛋白A(secretoryimmunoglobulinA,sIgA)、紧密连接蛋白Occludin含量。结果:高剂量组较模型对照组血糖水平显著降低(P<0.05);燕麦β-葡聚糖各干预组结肠紧密连接蛋白Occludin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模型对照组(P<0.05),β-防御素-2水平显著低于模型对照组(P<0.05),结肠sIgA水平与模型对照组之间的差异不显著(P>0.05);中、高剂量组结肠大肠杆菌数量上升幅度减小(P<0.05),燕麦β-葡聚糖各干预组双歧杆菌、乳酸杆菌数量上升幅度增大(P<0.05)。结论:燕麦β-葡聚糖可以改善2型糖尿病大鼠肠黏膜机械屏障和生物屏障的损伤,起到保护肠黏膜屏障的作用。2基于Caco-2细胞单层与大鼠小肠模型的大豆皂苷Ⅰ和Ⅱ经上皮传递的变化研究
作者:光翠娥,王世强,桑尚源,张海玲,杨红飞,程水源摘要:为研究平菇疏水蛋白基因Po.hyd的功能,首次构建了Po.hyd的RNAi载体,并通过根癌农杆菌介导获得了平菇转化子。通过聚合酶链式反应(polymerasechainreaction,PCR)扩增Po.hyd序列,利用GoldenGate克隆法构建了干扰载体p-GG-ihyd,将其导入根癌农杆菌GV中,并在乙酰丁香酮的诱导下完成根癌农杆菌对平菇幼嫩菌丝的介导转化。转化子经PCR检测、荧光显微镜观察、实时定量荧光PCR技术(real-timePCR)以及Southern杂交等技术进行验证。结果显示,本研究最终获得1株可稳定遗传的平菇转化子,该转化子具有潮霉素抗性,且在荧光显微镜下可检测到绿色荧光信号,Po.hyd基因的表达量为野生型的43%,干扰载体T-DNA片段以单拷贝的形式整合在转化子基因组内。3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对抗肿瘤所致心肌损伤的保护作用
作者:宁佳鸣,张妍淞,姚于飞,王喆,李露,陈家俊,李文娟摘要:目的:观察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pigallocatechin-3-gallate,EGCG)的抗肿瘤作用,研究EGCG对抗肿瘤药物阿霉素(adriamycin,ADR)所致小鼠心肌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建立S小鼠实体瘤模型,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ADR组、EGCG组、EGCG+ADR组。分离肿瘤与心肌组织,分别测定组织内乳酸脱氢酶(lactatedehydrogenase,LDH)、肌酸激酶(creatinekinase,CK)和锰超氧化物歧化酶(manganesesuperoxidedismutase,MnSOD)的活性;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活性氧(reactiveoxygenspecies,ROS)及线粒体膜电位。结果:与对照组相比,EGCG和ADR能显著增加肿瘤细胞凋亡作用,且ADR+EGCG作用更强。与ADR组相比,EGCG+ADR可显著降低心肌组织中ADR引起的LDH和CK活性的增加。同时,EGCG+ADR中可显著增加心肌组织的抗氧化酶MnSOD活性,减少ROS的生成,增加线粒体膜电位。结论:EGCG具有抗肿瘤作用,且与ADR合用可显著增强ADR抗肿瘤作用。同时可通过提高线粒体的抗氧化防御、削弱氧化应激、稳定线粒体膜电位,对ADR所致心肌损伤发挥保护作用。4膳食铁含量和运动对雌性大鼠延髓抗氧化能力的影响
作者:吴华博,陈谦,车力龙,肖德生摘要:目的:观察膳食铁含量和有氧运动对雌性大鼠延髓抗氧化活性的影响。方法:断乳雌性Sprague-Dawley大鼠90只,随机分为6组,其中静息组每组12只,运动组每组18只,分别为铁含量缺乏运动组(IDE)、铁含量缺乏静息组(IDS)、标准铁含量运动组(CNE)、标准铁含量静息组(CNS)、铁含量过载运动组(IOE)、铁含量过载静息组(IOS)。用不同铁含量饲料喂养1个月后,运动组开始游泳,每天1次,持续3个月,静息组除不做运动外,其余处理同对应运动组。最后1次运动后,大鼠空腹24h,测定大鼠体质量以及脏器和脑质量,检测延髓非血红素铁(non-hemeiron,NHI)、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dismutase,SOD)和羟自由基抑制能力(hydroxylradicalscavengingcapability,HRSC)。结果:CNE组延髓NHI含量显著高于CNS组,SOD和HRSC水平显著低于CNS组;IDE组延髓SOD活力显著高于IDS组,IOE组延髓SOD和HRSC水平均显著高于IOS组。结论:虽然长期运动导致标准铁含量大鼠延髓NHI含量增加从而增加大鼠延髓氧化应激风险,但是有氧运动能有效增加膳食铁过载和铁缺乏的抗氧化能力,对改善膳食铁过载和铁缺乏状态有一定作用。5基于HepG2细胞模型的香菇柄粉多酚抗氧化及抗增殖活性
作者:李谣,陈金龙,夏春燕,卢可可,吴素蕊,明建摘要:以人肝癌细胞HepG2为细胞模型,经过不同粉碎条件处理香菇柄粉后,研究香菇柄粉游离酚的细胞抗氧化及多酚抗增殖活性。结果表明:香菇柄粉游离酚的细胞抗氧化活性(cellularantioxidantactivity,CAA)值为9.90~24.22μmolQE/g,普通粉碎组最高,纳米超微粉碎组最低,CAA值随粉体粒径减小而降低(不经磷酸盐缓冲液(phosphatebuffersaline,PBS)清洗);气流超微粉碎组CAA值为0.65μmolQE/g,普通粉碎组和纳米超微粉碎组未表现出细胞抗氧化活性(PBS清洗)。香菇柄粉游离酚的抗增殖活性(半数有效浓度(medianeffectiveconcentration,EC50)值)为1.~5.mg/mL,结合酚的抗增殖活性(EC50值)为2.~4.mg/mL,气流超微粉碎处理对香菇柄粉结合酚的抗增殖活性有增强作用。6四川区域自然发酵香肠及人工接种牦牛肉发酵香肠中生物胺含量的研究
作者:李思宁,唐善虎,王柳,赵亮,赵燕英摘要:以四川省10区域自然发酵香肠及人工接种发酵剂的牦牛肉香肠共21个样品为研究对象,测定发酵香肠中的生物胺含量。结果发现,21个发酵香肠样品中均检测到酪胺、亚精胺、精胺、尸胺、腐胺、色胺及组胺,β-苯乙胺均未检出;生物胺总量在57.34~.12mg/kg,除采自凉山州西昌的自然发酵牦牛肉香肠和广安的自然发酵猪肉香肠中酪胺含量超过了美国食品及药品管理局(FoodandDrugAdministration,FDA)规定标准(酪胺含量≤mg/kg),其余均不存在生物胺安全问题。7植物乳杆菌C88联合人参多糖的免疫调节作用
作者:刘春红,王晓慧,高磊,段翠翠,赵玉娟,牛春华,栾畅,李盛钰摘要:以环磷酰胺诱导昆明小鼠建立免疫抑制模型后,分别给其灌胃人参多糖、人参多糖联合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plantarum)C88。实验结束后,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检测了小鼠血清中的白细胞介素-2(interleukin-2,IL-2)、白细胞介素-4(interleukin-4,IL-4)、白细胞介素-10(interleukin-10,IL-10)、干扰素-γ(interferon-γ,IFN-γ)、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necrosisfactor-α,TNF-α)、免疫球蛋白G(immunoglobulinG,IgG),并利用碳廓清法检测了小鼠吞噬细胞吞噬能力,评价了人参多糖(water-solubleginsengpolysaccharides,WGPA)联合植物乳杆菌C88的体内免疫调节作用。结果表明WGPA联合益生菌C88可明显增强免疫抑制小鼠吞噬细胞的吞噬能力和迟发型超敏反应,显著上调血清中IL-2、IL-4、IFN-γ、TNF-α、IgG水平,下调IL-10水平,并呈现剂量依赖性,且联合用药组的作用明显强于人参多糖WGPA单独用药组。综上所述,植物乳杆菌C88联合人参多糖可以发挥一定的免疫调节作用。8硒对杏鲍菇营养品质和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
作者:王明洋,方勇,裴斐,夏季,赵尔敏,汤静,胡秋辉摘要:为了研究硒对杏鲍菇子实体硒含量、营养品质和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通过向培养料中添加Na2SeO3的方式培育富硒杏鲍菇。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测定富硒杏鲍菇子实体中的硒含量,分析硒在子实体中的分布情况,并且以普通杏鲍菇为对照,对富硒杏鲍菇的主要营养成分及抗氧化酶活性进行测定。结果表明:杏鲍菇子实体中的硒含量与培养料中硒含量成正相关性,当培养料中硒含量在40~50mg/kg范围内时,杏鲍菇子实体对硒的生物富集因子最高,达到0.46~0.47,有机化率达到83.00%~84.00%,并且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和总糖含量与对照组相比分别显著提高了12.02%和25.76%(P<0.05),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超氧化物歧化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显著增强(P<0.05)。杏鲍菇子实体菌盖和菌柄的硒含量并没有显著性差异。本实验研究表明,适宜的施硒量可以提高杏鲍菇子实体中硒含量,有助于改善其营养品质和生理特性。9叶黄素对母鼠乳腺分泌IgA的促进作用
作者:崔焕忠,张辉,杨雨江,尹剑,兰海楠,郑鑫摘要:为明确叶黄素对母鼠乳腺分泌IgA能力的影响,本实验对妊娠母鼠添加饲喂叶黄素,检测母鼠血清中IgG、IgA和IgM含量变化,母鼠乳腺组织中IgAmRNA表达量和IgA抗体分泌细胞数量变化,以及仔鼠胃内容物中IgA浓度变化。结果表明:在妊娠21d和分娩后7d时,实验组血清中IgG和IgA浓度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IgM含量虽有升高,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乳腺组织中IgAmRNA表达量无显著变化(P>0.05);分娩后14dIgA抗体分泌细胞数量显著增加(P<0.05);仔鼠胃内容物中IgA含量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说明给妊娠母鼠添加饲喂叶黄素可以增强乳腺分泌IgA的能力。10北五味子总木脂素对C57BL/6小鼠高脂血症的影响
作者:刘宏,李贺,苑荣爽,孙靖辉,陈建光,王春梅摘要:目的:探讨北五味子总木脂素(SchisandraChinensislignans,SCL)对高脂饮食诱导的高脂血症小鼠血脂调节的影响。方法:雄性C57BL/6小鼠60只,随机抽取30只设为正常对照组(CON)和正常+SCL组(CON+SCLmg/kg),每组15只,以普通饲料喂养。其余30只小鼠以高脂饲料喂养4周,确定高脂血症小鼠模型建立成功后,将小鼠随机分为模型组和SCL治疗组(模型+SCLmg/kg),全部小鼠连续灌胃给药12周后检测血清中总胆固醇(totalcholesterol,TC)、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densitylipoproteincholesterol,LDL-C)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densitylipoproteincholesterol,HDL-C)含量并计算动脉粥样硬化指数(atherosclerosisindex,AI),检测小鼠脂/体比,检测肝组织中TC和TG含量。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小鼠血清中TC、TG、LDL-C、AI及脂/体比均显著增高(P<0.01),HDL-C含量降低,肝组织中TG和TC含量升高,与模型组比较,SCL显著降低了小鼠血清TC、TG、LDL-C、AI及脂/体比(P<0.01或P<0.05),升高了HDL-C含量,并降低了肝组织中TC和TG含量(P<0.01)。结论:SCL可以减轻高脂血症小鼠脂肪含量,对小鼠高脂血症具有一定的治疗作用。11蓝莓叶多酚对高脂小鼠血脂及肝脏组织的影响
作者:华雨薇,李春阳,王帆,刘晓林摘要:目的:通过给小鼠灌胃不同剂量的蓝莓叶多酚,研究蓝莓叶多酚对小鼠血脂及肝脏组织的影响。方法:60只健康昆明小鼠随机分为6组,基础组、高脂模型组、蓝莓叶多酚低剂量组(50mg/(kg?d))、蓝莓叶多酚中剂量组(mg/(kg?d))、蓝莓叶多酚高剂量组(mg/(kg?d))、立普妥阳性对照组(3mg/(kg?d)),连续灌胃30d,眼球取血,取出肝脏,测定血脂及肝脏指标。结果:灌胃50mg/(kg?d)的蓝莓叶多酚,小鼠血清总胆固醇(totalcholesterol,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densitylipoproteincholesterol,LDL-C)水平较高脂模型组显著降低(P<0.05),且肝脏中谷草转氨酶(glutamicoxalacetictransaminase,AST)活力较高脂模型组的(.57±15.06)U/gpro下降了26.7%;当蓝莓叶多酚的剂量增加至mg/(kg?d)时,小鼠血清总胆固醇、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LDL-C水平显著低于高脂模型组(P<0.05),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highdensitylipoproteincholesterol,HDL-C)显著高于高脂模型组(P<0.05),且肝脏中谷草转氨酶的含量较高脂模型组显著降低(P<0.05);当蓝莓叶多酚的剂量增加至mg/(kg?d)时,小鼠血清总胆固醇、甘油三酯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较高脂模型组显著降低(P<0.05),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较高脂模型组显著升高(P<0.05),且肝脏指数由高脂模型组的(4.98±0.33)%降至(4.19±0.14)%,肝脏中的谷草转氨酶及谷丙转氨酶(alaninetransaminase,ALT)的活力分别比高脂模型组的(.57±15.06)、(.31±23.31)U/gpro下降了32.15%和22.96%。结论:实验结果表明蓝莓叶多酚具有调节血脂及保护肝脏的功效。12金针菇菇脚对肉鸡血清生化指标和脂肪沉积的影响
作者:梁凤,宋慧,周家生,郭超,甄东,张彤瑶,曾巧莉,张爱龙摘要:目的:研究金针菇菇脚(Flammulinavelutipesstembase,FVS)对ArborAcres(AA)肉鸡血清生化指标、腹脂沉积、肝脏以及肌肉中脂肪含量的影响。方法:选用1日龄AA肉鸡羽,随机分为5个处理组(每个处理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18只):空白组(饲喂基础日粮)、抗生素组(基础日粮+5mg/kg黄霉素)、3个水平的FVS组(基础日粮+2%、4%、6%FVS,均为质量分数,下同),实验期为42d。结果:1)与空白组相比,日粮中添加2%和6%的FVS可显著降低肉鸡血清中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含量(P<0.05);2)各剂量的FVS均可降低21日龄肉鸡血清中总胆固醇(totalcholesterol,TC)含量(P<0.05),显著提高21日龄肉鸡血清中瘦素(leptin,LEP)含量(P<0.05),而对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densitylipoproteincholesterol,HDL-C)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densitylipoproteincholesterol,LDL-C)水平无显著影响(P>0.05);3)与空白组相比,FVS可显著提高肉鸡体质量(P<0.05),各剂量的FVS可明显降低胸肌、腿肌、肝脏脂肪含量,而各组肉鸡粪便中脂肪含量无显著差异(P>0.05);4)与空白组相比,日粮中添加4%和6%的FVS可显著降低42日龄肉鸡腹脂率(P<0.05),日粮中添加2%和6%的FVS可显著提高42日龄肉鸡的激素敏感脂肪酶(hormone-sensitivelipase,HSL)活力(P<0.05)。结论:在肉鸡饲粮中添加FVS能够促进肉鸡生长,同时起到一定的降血脂和减少机体脂肪沉积的作用。13计算机辅助营养均衡菜籽调和油的研制
作者:王立琦,张青,任悦,江连洲,张昭炜,石克荣,于殿宇摘要:以菜籽油为基质油,通过计算机辅助计算,采用其他植物油调节ω-3与ω-6脂肪酸比例,研制出营养均衡菜籽调和油。以氧化诱导时间为指标,考察营养均衡菜籽调和油的氧化稳定性,并与原料植物油进行比较,通过动物实验研究其辅助降血脂功效。实验结果表明,营养均衡菜籽调和油中ω-3脂肪酸与ω-6脂肪酸的质量分数比例约为1∶3.05,饱和脂肪酸、单不饱和脂肪酸和多不饱和脂肪酸质量分数比例为0.28∶1.0∶1.0,更符合人体对脂肪酸均衡摄入的要求;℃时调和油的氧化诱导时间为4.5h,辅以少量抗氧化剂特丁基对苯二酚(tertiarybutylhydroquinone,TBHQ)后延长到6.0h,满足油脂氧化稳定性要求;辅助降低实验性高血脂大鼠甘油三酯功能结果呈现阳性。14不同抗氧化活性蔬菜汁对大鼠血清代谢组的影响
作者:高蔚娜,陈玉霞,蒲玲玲,韦京豫,吴健全,郭长江摘要:目的:研究不同抗氧化活性蔬菜汁对大鼠血清代谢组的影响。方法:40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藕汁组、油菜汁组和黄瓜汁组,每组10只,单笼饲养。对照组灌胃蒸馏水,蔬菜汁组灌胃相应的蔬菜汁。每只大鼠每天灌胃1次,剂量为5mL,实验周期为4周。实验结束后,大鼠禁食过夜,球后静脉丛采血,离心分离血清,-20℃保存备用。运用基于核磁共振技术和模式识别技术的代谢组学方法,分析比较不同蔬菜汁灌胃后,大鼠血清代谢变化情况和相关代谢物的差异。结果:得分图显示对照组与各蔬菜汁组之间可以很好地分开,但各蔬菜汁组之间没有明显的界限,说明蔬菜汁改变了大鼠血清的代谢模式。其中,含量升高的物质包括乳酸(δ1.34、δ4.14)、胆碱(δ3.22)、β-羟丁酸(β-hydroxybutyrate,β-HB,δ1.22)和内消旋肌醇(δ3.54)。与对照组比较,灌胃藕汁后,血清中含量升高的物质主要有脯氨酸(δ3.38)、糖区物质(δ3.4、δ4.1),降低的物质主要有脂类(δ0.9、δ1.26、δ1.3);灌胃油菜汁后,血清中升高的物质主要有乙酰乙酸(δ2.14)、脯氨酸(δ3.38)、苏氨酸(δ3.58),降低的物质主要有脂蛋白(δ0.9、δ1.26、δ1.3);灌胃黄瓜汁后,含量升高的物质有苏氨酸(δ3.58),降低的物质主要有脂蛋白(δ0.9、δ1.26、δ1.3)。结论:具有不同抗氧化活性的蔬菜汁,如藕汁、油菜汁和黄瓜汁均可改变大鼠血清的代谢模式,这种作用是通过影响大鼠血清中糖类、脂类和蛋白质的代谢来实现的。15甘蔗醋发酵产物在体外及模拟人体肠胃环境中的抗氧化活性
作者:郑平,吴幼茹,杨继伟,邹毅,王在谦,李楠摘要:甘蔗中含有丰富的多酚和黄酮类物质,本研究以总酚含量、黄酮含量、清除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1,1-diphenyl-2-picrylhydrazyl,DPPH)自由基能力、清除羟自由基(?OH)能力、总还原能力为指标,探讨由甘蔗汁发酵而成的甘蔗酒、甘蔗醋在体外及模拟人体消化环境整个过程中抗氧化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在酒精发酵阶段酒精对多酚和黄酮具有一定的提取作用;在醋酸发酵阶段多酚和黄酮含量呈现波动状态,这可能和发酵过程中的氧化、水解作用有关。甘蔗醋发酵产物在体外具有极强的清除DPPH自由基能力,同时甘蔗酒还具有较强清除?OH的能力。多酚和黄酮经过模拟人体肠胃消化环境后发生了一系列反应:多酚和黄酮在胃液环境中的含量极显著下降(P<0.01),而在肠液环境中含量略有上升。通过对不同发酵产物在体外及模拟人体肠胃消化环境下清除DPPH自由基能力、清除?OH能力、总还原能力的比较,表明人体肠胃环境中的抗氧化活性不仅受食物中抗氧化物质的影响,而且受消化液中pH值、蛋白酶、磷酸盐等多种生理因素的影响。白癜风在线咨询白癜风的治疗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