腱鞘囊肿

本病为附着在关节囊或肌腱鞘上的囊性肿物,

治疗:局部注射“痔全息”。注射针头刺入囊内,缓缓推药,视囊肿全部变黑色为足量。二十天后坏死囊肿自然脱落而愈。采用本法治疗,不动手术,不出血,无疼痛,一次治愈不复发。

脚手癣

俗称“鹅掌风”。

处方:氯霉素针剂0.5克氟美松针剂10毫克维生素B毫克复合维生素B10片可霉唑软膏20克上药研磨、调均即成。

用法:局部涂搽,每日三次,连用一个月可愈。

面部黑痣

处方;水化硫磺结晶。

用法:将欲取掉的正常黑痣。用七星梅花针轻扣至微微出血,然后用镊子夹起一小粒水化硫磺结晶直接按压于渗血处。五分钟后,痣体干枯,七日拖落,不留疤痕。

备注:寻常痣、瘊同上法治疗,一次可愈。

静脉曲张的中医治疗

静脉曲张(炸筋腿):

用温经通络汤:全蝎、乌梢蛇、制草乌各6克,桂枝、桃仁、红花各10克,羌活独活、秦艽、川芎、赤芍各12克,当归15克,黄芪20克,乳香、广木香、威灵仙各15克,甘草6克。水煎服,日1剂。

如果配合在颈椎两侧的压痛点行穴位注射,效果更妙。注射药物为:当归注射液4毫升,维生素B;。注射液0.5毫克(微克),混合后注射于上述压痛点,每个穴位注射0.5毫升一l毫升,每次注射2-3对穴位(左右各1为一对),即4-6个点,每天1次,10天为一疗程。

血栓性静脉炎:

蝉蜕克,龙骨50克,研末,凡士林克,调膏涂患处,本人临床屡用屡验,

为此广施与人。用此膏,但需梅花针扣刺(隔一天一次)后用真空罐抽出恶血(毒),敷药膏每天一次

以上这些药方,都是张淑芳老中医行医一辈子的经验,把它收好了!以后身边的朋友、亲人生病了,可以用得上。

瘫痪特效方

槐枝、柳枝、桃枝、茄枝、共切碎合煎水三桶,用盆熏洗,如冷加热水,洗后睡床盖被,让出汗避风,数次即愈。

木瓜麻黄治半身不遂

这是我父亲行医生涯中积累总结的治疗半身不遂秘方:木瓜,麻黄,川牛膝各12克,用纱布包好,放入内脏挖空的鸡(男性用母鸡,女性用公鸡)腔内,置砂锅中,煮熟,吃肉喝汤不吃药。最后把鸡骨头炒黄,研成细末,用白酒冲服出汗,多吃几只,直至治好,服药期间忌吃生冷酸辣食物。

治中风瘫痪

凡突然手足不举者,用穿山甲,大川乌头(炮制熟)红海哈(炮熟如棋子大者)各克,共研成细末和均,每用25克,捣葱白汁调成厚饼,直径约一寸左右,随左右之偏瘫贴于相应的脚心,缚定,再令患者于密室内安座,以脚漫泡于热水盆中,待身感麻,汗出时,急去除药饼,宜避风半月,自然手足可举,半月后再行一次治疗,同上法,一二次可除根。

半身不遂

广木瓜,麻黄,川牛夕各四钱,用纱布包好,放入五脏挖空的鸡肚(男性用大母鸡,女性用大公鸡),内煎煮(水没过鸡),吃肉喝汤不吃药最后把鸡骨头一起炒黄研末,用黄酒冲服发汗吃后如有效,多吃几只,治好为止,注此方忌生冷辣食,无副作用,多年临床验证治愈率达75%。

注:文中所涉及到各类药方、验方等仅供参考学习,不能作为处方,请勿盲目试用,

本平台不承担由此产生的任何责任!

名老中医秘方大公开

〔柴胡解毒汤〕〔组成〕1.柴胡10克2.黄芩10克3.茵陈蒿12克4.土茯苓12克5.凤尾草12克6.草河车6克

〔主治〕急性肝炎或慢性肝炎活动期,表现为谷丙转氨会显著升高,证见口苦、心烦胁痛、厌油食少、身倦乏力、小便短赤、大便不爽、苔白腻、脉弦者。

〔用法〕水煎服,日一剂。

〔备注〕1、1钱=3.75g2、〔草河车〕即〔蚤休〕,乃常用草药。

〔加味五金汤〕〔组成〕1.金钱草30克2.海金砂15克3.鸡内金10克4.金铃子10克5.川郁金10克6.玉米须15克。

〔主治〕肝胆结石,尿路结石,以及肝炎、胆囊炎、肾炎、肾盂肾炎、膀胱炎等。

〔用法〕日一剂,水煎分服。

〔加减〕1.肝胆结石,加枳壳6克、朴硝6克2.大便不通,加元明粉12克3.尿路结石,加石苇12克、猫须草12克4.有绞痛者,加元胡10克、生甘草3克,以缓解疼痛。

〔典型病例〕林某,男,60余岁,年8月就诊,患者侨居印度尼西亚40余年,4年来患胆囊结石症,经常右胁部胀痛,多在清晨四、五点左右。小便经常色黄如茶。因年老不愿手术,此次以家乡甲子年灯会,特返国观光,前来求治。俞氏鉴于以往多服西药,目前症状为胁痛,小便黄,乃处以〔加味五金汤〕治之。嘱其连服30剂,以观后效。未服药前,曾作B超检查,服药后又作检查。

处方:金钱草30克、海金砂15克、鸡内金10克、金铃子10克、川郁金10克、京丹参12克、绵茵陈15克、山栀子6克、川黄柏6克、制大黄10克(便通停用)。水煎服,连服30剂,每天1剂,日以金钱草、玉米须各20克,水煎代茶。

注:文中所涉及到各类药方、验方等仅供参考学习,不能作为处方,请勿盲目试用,本平台不承担由此产生的任何责任!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qolku.com//mjcczz/14312.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