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心肌囊肿专科治疗医院 >> 心肌囊肿诊断 >> 健康养生冬季护心脑您准备好了吗
每年11月至来年3月是心脑血管疾病的高发期,此时要适当调整生活方式,特别是老年人,更要注意下列养心护脑重点,安然度过寒冷的冬季。
晨练别太早,运动别太猛
冬季晨练存在两个危机:一是老年人晨起后若突然大幅运动,神经兴奋性突然增高,易诱发心脑血管疾病。二是有些习惯晨练的老人凌晨四五点就外出锻炼,却忽视了冬季室内外温差大的弊端。身体骤然迎寒而立,心脑血管受寒冷刺激剧烈收缩,使得血压迅速飙升,更增加了心脑血管意外发生的可能。因此,建议老年人最好在下午4点进行户外有氧运动,如打太极拳、八段锦等慢而轻柔的项目。为安全起见,运动时间和强度要适当,以身体微汗、不觉疲劳、运动后自感身体轻松为准,每周活动3~5天为宜。
警惕寒潮袭,情绪别过激
冬季,当寒潮袭来气温骤降时,心脑血管遇冷容易收缩、痉挛,导致心脑血管供血不足,进一步诱发心梗或脑梗等意外,因此要注意及时添衣防寒保暖。另外,老年人尤其是有心脑血管基础病的人勿用冷水洗脸、洗衣,以免冰冷刺激促使血压升高。
我们知道,情绪激动是心脑血管病之大忌,冠心病、高血压患者应放宽胸怀,避免精神紧张、激动、焦虑,过度劳累,生活无规律,失眠等,不要让这些因素使脂代谢发生紊乱,进而加重病情。中老年人还要避免久坐久站,勿长时间打麻将、下棋或做低头动作,始终保持心平气和,不生气。
起床三缓慢,动作急不得
起夜要慢老年人起夜时勿动作过猛,以防因血压波动太大导致晕厥,或因夜间视线模糊而摔倒。起夜的动作要领是:慢慢起床,先开台灯,坐上片刻再下床。
早上起床要慢早晨醒来后先在床上躺一会儿,待身体“醒透”再起床,避免猛起诱发心绞痛、中风等。
排便要慢用力排便会使腹部压力增高,增加心脏排血阻力,导致血压升高、心肌耗氧量增加,从而诱发心脑血管病发生。故老年人排便时不要太过用劲,排不出来别勉强,可在医生指导下适当使用通便药物。
饮食有诀窍,两多和两少
心脑血管病的主要病因是高血压、高血脂,要想控制好血压和血脂,老年人日常饮食应掌握“两多两少”:
膳食纤维多摄取膳食纤维有助于降低血清胆固醇浓度。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主要有粗杂粮、豆类、海带、蔬菜、水果等。平时还可多吃点有降脂功能的食物,如洋葱、大蒜、香菇、木耳、芹菜等。
豆制品适当多大豆富含多种人体必需的磷脂。常吃豆腐、豆芽、豆腐干等豆制品,可预防心脑血管病发生,降低患病风险。
食盐摄入要少食盐过多易引起血压升高,建议普通人群每日食盐摄入量不超过6克;50岁以上人群及高血压、糖尿病、慢性肾病患者每日食盐摄入量应在4克以下。平时要少吃咸菜、酱菜等高盐分食物。
脂肪和胆固醇摄入要少老年人每日脂肪摄入量不超过30克或占总热量的15%以下。胆固醇日摄入量控制在~毫克以下为宜。还要避免食用高胆固醇食品,如动物大脑、脊髓、内脏等。
需提醒的是,冬季进补要根据个人体质,在医生指导下进行,切忌盲目进补。进餐时以每顿七八成饱为宜,勿暴饮暴食。
体检不可少,不适早就医
定期体检有助于早期发现疾病或致病因素,并及早治疗。35岁以上人群应经常测量血压,一旦超过或等于/90mmHg就应在医生指导下,采取治疗或调整生活方式进行干预。高血压患者要谨遵医嘱,按时、按量坚持服药,不可擅自减药或停药。
重点提醒,心脑血管病在发病前,多数人都有血压升高或波动、头痛头晕、手脚麻木无力或心慌、心前区憋闷等先兆,发现后要尽早就医,以免延误病情。
链接1:
阿根廷传奇球星迭戈·马拉多纳突发心梗去世,让大家再次意识到心梗的严重性。作为一种突发性疾病,心梗其实有3次报警、12个意想不到的预兆,您必须知道。
心梗3次报警
第1次:无声的报警
这是第一次潜移默化的报警。长期抽烟酗酒,久坐缺乏运动,肥胖,不健康饮食,熬夜压力大……不良生活习惯越多,得冠心病的风险越高。另外,如果父母在55岁前得过心梗或做过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的,也要引起重视。若您已察觉“警报声响”,就要改变不良生活方式,并定期查血压、血糖、血脂,如发现指标异常,要积极控制并长期监测。
第2次:三高不控制,冠心病未正规治疗
有些人被明确诊断为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却不在意。殊不知,三高会导致心血管狭窄,引起冠心病。而已确诊冠心病的患者,若不正规治疗,最终会导致病情加重,甚至形成血栓。
第3次:心绞痛反复发作
心梗最典型的症状就是心绞痛,每一次心绞痛都可能是心梗最后一次报警。
12个心梗预兆
1.双耳突聋。心绞痛患者中有很多人会出现听力下降,有的双耳嗡嗡响,一般在治疗后症状消失。
2.脐周疼痛。对于心梗高危人群,如出现脐周疼痛,要高度怀疑心梗前兆。
3.脚底疼痛。走路时会出现脚底针刺般疼痛。
4.睁不开眼睛。如眼睛突然看不清,甚至睁不开眼,要
转载请注明:http://www.qolku.com//mjcczz/128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