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哎呀,不对劲,胸痛,好难受……”几日前早上6点多,家住杭州下城区的王阿姨和平时一样准备出门,70多岁的老伴王大伯突然叫住她,王阿姨回头一看,当时就吓懵了:只见老伴满头大汗,手捂着胸口,表情痛苦,整个人瘫软在床上。王阿姨意识到,老伴身体出大问题了。她立刻给上海的儿子和弟妹打了电话后,但是远水解不了近渴,王阿姨一时手足无措。短暂的发懵后,她突然想起对门的邻居沈老师。沈老师曾在急诊科工作过。当她听到王阿姨的求助,立即查看了王大伯的病情,意识到王大伯可能发生了凶险的急性心梗。医院不远,医院风险太大。沈老师马上拨打了,同时考虑到老旧小区道路狭窄,她让儿子徐先生赶快起床,到小区门口去引导急救车;而沈老师则帮助已惊吓得说话直哆嗦的王阿姨清理出通道,好让担架能顺利进来。10多分钟后,急救车到了,立刻接上王大伯,医院,而热心肠的徐先生担心王阿姨,主动医院帮忙。几分钟后,急救医院急诊科。心电图报告显示,王大伯果然发生了急性心梗。医生查看心电图了解病情后,当即建议患者进行急诊冠脉造影。王阿姨同意手术。7时40分,王大伯躺在了心导管室的床上,医生开通堵塞的右冠状动脉,植入了药物支架,王大伯的胸痛得以缓解。8时10分,王大伯被推出导管室送往心脏监护室。此时,王阿姨还没从恐慌和惊愕中完全清醒过来,短短一个多小时,她经历了一次刻骨铭心的急救过程。

这些急救知识,

市民最好能了解

医生介绍,急性心梗十分凶险,尤其是发病的前几个小时,死亡率很高,尽快开通堵塞的冠状动脉是降低死亡率、改善未来生活质量最有效的方法,但现实是很多患者和家属缺乏对急性心梗早期识别和救治的知识、意识,往往耽误了最宝贵的救治时间。这次王大伯突发心梗能得到如此高效的救治,得益于几个因素:首先,在发病的第一时间呼叫,医院就诊,且引导急救人员和疏通通道,进一步避免了时间的延误。这多亏了热心又专业的沈女士母子。有一些患者觉得路途不远或嫌麻烦,选择自行来院,则可能在途中发生危险。医生说,以前碰到过这样的病例,转院时,家属认为路程不算远,选择了私家车,结果半路上患者发生猝死,医院无论如何努力已无力回天。因此最明智的方法还是呼叫。虽然,有些时候急救车会因路况等问题,比私家车要慢一些,但它有私家车难以比拟的优势。首先,急救车配备急救医生,当急救车赶到现场时,等于医生也赶到了;其次,医院的医疗情况,会针对患者不同的病情,医院,比如心梗,会尽快送到具有急医院,以便快速决定急诊冠脉造影;此外,急救人员在转院的路上,就医院取得联系,为患者争取更多的时间,减少不必要的等待。医院心内科主任王利宏教授提醒,进入黄梅天,医院已抢救了近30例心肌梗死病人。黄梅天湿度大气压低,血液粘稠度增加,气温变化幅度较大,容易引起血管舒缩功能紊乱,诱发各种心血管意外。特别是有高血压病、冠心病的病人,由于气压低,更容易引起心肌缺氧,加重原有病情,甚至出现心绞痛和心梗。值得注意的是,黄梅天发生心肌梗死病人较之像冬季,更为“隐秘”——症状不典型,因此一旦湿热天气出现胸闷胸痛症状千万别强撑,若胸痛、胸闷、冷汗持续不缓解,要高度警惕心梗的可能,以最快速度拨打等待送医。来源:浙江新闻

值班编辑:Nicole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qolku.com//mjcczl/12575.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