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心肌梗死是指因冠状动脉供血受到影响,使相应心肌持久而严剧减少或中断缺血所致心肌坏死?.老年人急性心肌梗死(AMI)具有病情复杂、进展快、部分病人的症状不典型、病死率高的特点。临床表现主要为胸骨后疼痛,心肌酶学增高,特异性心肌缺血损害的心电图改变。护理策略及质量对病情的转归、病人的预后起着不容忽视的作用。为了提高老年人AM/的抢救成功后生活质量,我们采用个体观察、医学论文网针对性护理、配合健康教育三者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护理干预,提高了抢救成功率及病后的生活质量。现将护理方法和体会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我院于年6月~年6月共收治老年人AMI40例,男2l例,女19例;年龄58~90岁,平均(68±1.5)岁。40例均符合WHO临床命名标准化联合专题组报道的AMI诊断标准。其中有明显胸痛者24例,无明显胸痛者16例。心律失常者18例,心力衰竭者9例,心原性休克者7例。无并发症者6例。         2护理干预      2.1心理护理   医护人员要与病人建立良好的相互信任的关系。深入了解病人的心理,并且找出存在的心理问题,从而提出心理护理诊断,有计划地采取相应的心理护理干预对策,并且在护理时首先把关怀体贴贯穿于治疗全过程12].对症状不典型的病人,因其常凭经验判断病情,不能正确的评估身体状况,护士应正确引导、启发病人,使其做到自觉配合。了解病人的社会背景及家庭情况,有针对性的进行心理护理。对经济条件较差的病人,要与病人家属沟通,将治病所花费用向病人说明细致,尽量减轻病人的心理负担。对于情绪过度紧张、焦虑的病人,护士应热情周到,忙而不乱,使病人情绪稳定。经积极抢救,部分患者病情稳定,给T作、家庭带来影响、悲观情绪等不良状态得到缓解。同时,护士应耐心倾听患者的诉说。理解患者,根据病人的病情指导其听音乐、读报等以分散注意力。      2.2入院后的护理   对急性期的患者入院后12小时卧床休息,若无并发症,24小时后应鼓励患者存床上行肢体活动,第3天可在病房内走动,第4~5天可以逐步增加活动。对患者要耐心的安慰,减少探视的时间和次数。护理人员应注意患者的心电和血压的监测,密切观察心律、心率、血压和心功能的变化情况。      2.3静脉溶栓治疗的护理   溶栓前应详细询问患者的胸痛时间、性质,排除一切静脉溶栓的禁忌证,医学伦理学论文做血常规、血小板计数、血型等常规检查。溶栓后定时监测病人的心电图、心肌酶学及出凝血时间、AfyITr肌钙蛋白指标,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注意观察患者的神志、瞳孔。经常询问胸痛有无减轻,有无头痛,仔细观察病人的皮肤黏膜、痰液、尿液、呕吐物有无m血现象。      2.4合并糖尿病患者的护理   入院后就对病人进行血糖监控。遵医嘱定时监测[IL糖,并根据血糖的变化,配合医生对降糖药物进行调整,使血糖控制存正常水平。同时要做好基础护理,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预防患者发生感染[31.      2.5生活的护理   有的老年患者生活不能自理,应给予耐心、周到的照顾,解决其生活不方便之处。尽可能满足病人的合理需要,减轻其心理压力,预防便秘,并适当作腹部顺时针的按摩。同时还要加强口腔护理。      2.6并发症的护理   急性期患者绝对卧床休息,一方面注意防止褥疮形成,防止深静脉血栓形成。另一方面要防止i大并发症的发生,主要是心律失常、tk,功能不全、心源性休克要严密观察,注意病人的tL,率、心律、血压的变化。备好常用的心律失常药物和血管活性药物,以便进行及时的治疗。对并发症应预防为主,一旦发生应早期诊断、积极治疗。      2.7饮食的护理   心肌梗死后心搏量会减少,同时加上卧床,胃肠功能受到影响,预防医学论文应给予少食多餐、清淡易消化的食物。急性期患者的饮食,以低脂、低胆困醇、低盐、高维生素、高纤维、优质蛋白及少食多餐为原则,在最初的数日内,以流质为主,随病情好转逐渐转为半流质饮食,选择清淡、易消化食物,待能下床活动时,饮食可接近正常人。      2.8药物应用的护理   静脉滴人低分子右旋糖酐以改善心脏微循环。可用氯化钾1.5g,普通胰岛素8~12U,加入10%葡萄糖ml内静脉滴注,1~27~-./d,1~2周为一疗程。这样可减少严重的并发症发生,加快胸痛消失。改善心肌缺氧。生脉注射液40m1分次缓慢静脉注射或静脉滴注可改善心功能,稳定血压及增加冠脉流量和减少再灌注损伤。用药后可能出现搏动性疼痛,颈面部皮肤潮红,继续用药后可自行消失。为了避免体立性低血压所致的晕厥,应平卧位给药。并监测血压。         3结果      40例病人缓解明显37例,占92.5%,共死亡3例,占7.5%,其中1例死于无法纠正的心源性休克;1例死于溶栓治疗并发颅内出血,1例死于人院后7~8天再次心梗并发心跳骤停。         4护理体会      心肌梗死是威胁患者生命的一种严重疾病,我们应针对患者的不同心理反应,有的放矢地做好心理干预,从而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识,克服其消极心理,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本调查结果显示,对于实验组病人给予精心、细致、周到的护理工作,病人的死亡率明显降低,病情缓解率明显增高。这样不仅使心肌梗死患者增加与疾病作斗争的信心,同时为患者出院后重返社会,保持健康的心态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同时。通过运动锻炼,可纠正的CHD危险凶素主要包括高血压、高血脂。   有研究表明,AMI后恢复期进行有规律的运动康复锻炼可改善AMI患者一tL,脏收缩功能,限制左室的异常重构。在出院的患者巾,绝大多数并未康复,还需进一步的治疗护理,为老年病人,医院的能力减弱,不但给家庭带来负担。还增加了患者的危险,因此,护土定期以电话或书信的方式与患者及家庭联系,使患者的家庭成员共同参与到患者的康复计划中,使家庭成员认识到家庭护理的重要性,定期随访,护士起到督促与监督作用,有利于及早发现病情,早期社区护理干预,促进患者康复。冠心病防治的最终目的是缓解症状和防止患者发生过早死亡,通过对AMI患者进行社区护理干预,可使患者得到有效的二级预防治疗,对改善其症状及预后发挥丫重要作用.运动是老年CHD患者二级预防的重要手段所以。心梗患者应参加适当的运动,如打太极拳、练气功、散步等。护士在患者的运动康复锻炼中,应给予监测和指导针对老年患者,应注意运动锻炼的安全性,在运动前要做好热身,从低强度开始,循序渐进。老年患者的运动强度较低,可用低强度、长时间,中间可以休息,强度稳步增加的康复训练方法来补偿不足。

  除此之外。护理人员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有针对性地实施干预措施。如:创造舒适的睡眠环境[61.实施睡眠限制,提高睡眠的效率;纠正患者对失眠的错误认识和不良习惯,进行睡眠健康教育讲座;实施系统的睡眠护理干预措施;采取松弛其自主神经的方法诱导睡眠。必要时建议使用抗抑郁和抗焦虑药物。通过对患者的精心护理,改变的不是病人的生活方式,而是改变了整个家庭的生活方式。应根据影响患者睡眠的不同因素,采取个体化综合措施,可保证CHD患者有良好的睡眠。      总之,通过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护理。患者心前区疼痛不适感明显减轻,恐惧焦虑相应消失,提高了患者对疾病的应激能力和环境适应能力,有利于患者身心得到早日的康复,增强了患者与护士之间的亲密感,增加了患者及家属对护理工作的信赖和满意度,而且给护士提高业务水平带来新的动力,进一步提高了护理服务的质量。

参考文献略

来源:网络

版权归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









































北京专治白癜风医院哪家好
治白癜风医院哪家比较好


转载请注明:http://www.qolku.com//mjccjc/6720.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