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心肌囊肿专科治疗医院 >> 心肌囊肿饮食 >> ST2与心肌梗死和心力衰竭的关系
白介素1(interleukin-1,IL-1)受体家族包括IL-1R、IL-18R及其辅助蛋白IL-1RAcP、IL-18RAcP等。年,ST2作为IL-1受体家族的新成员被发现,之后证实其参与多种病理生理过程,在炎症和变态反应性疾病中发挥重要作用,但因当时未发现其功能性配体,故长期以来ST2一直被认为是一个孤儿受体。直到年,IL-33作为ST2的特异性功能配体被发现,于是针对ST2的研究又有了新的进展。人们发现ST2是一种心肌蛋白,机械应力诱导心肌细胞产生血清可溶性ST2后,有阻断IL-33的抗心肌肥大和抗心肌纤维化的作用;而血清ST2水平可以预测急性心肌梗死(acutemyocardialinfarction,AMI)和心力衰竭(heartfailure,HF)患者的预后。本文主要对ST2及其与心肌梗死和心力衰竭的关系进行简要综述。
1.sST2与MI
近期的实验及临床研究报道了在不同的心脏状态下血清sST2的升高,如结扎小鼠冠状动脉诱发MI后会有短暂的sST2升高。于是研究人员努力尝试去找寻sST2与MI的关系。试验发现,在AMI早期患者血清中可以检测到sST2,心肌梗死后1d的sST2水平会有急性升高,12小时达高峰,并且与肌酸激酶呈正相关,与射血分数呈负相关。Weir等的工作获得了更近一步的关于ST2的重要信息。他们选取了入组前1~14d发作AMI并且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40%的患者,排除了原发性HF、糖尿病、妊娠、电解质紊乱等因素,对入组患者行对比增强心脏磁共振(contrast-enhancedcardiacmagneticresonance,ceCMR)检查并抽血检测了sST2、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去甲肾上腺素以及醛固酮,然后将患者完全随机化分为依普利酮治疗组和安慰剂组,并在12周和24周后复查上述指标。该试验将sST2水平与心脏影像检查的多项结果,包括LVEF、左心室容积以及MI容积等做了相关性分析,另外还将sST2水平与其他生物标记物做了比较,包括神经激素活性。结果显示,基线sST2与24周时LVEF、MI容积指数(infarctvolumeindex,ceCMR标准对照中的高密度区域与体表面积的比值,反映心肌重构程度)明显相关,ceCMR也证实了sST2与梗死部位无明显关系,但与内膜梗死范围有关(sST2与透壁分数呈正相关),即sST2水平与MI严重程度有很强的相关性,这是MI患者预后不良的重要预测因素之一。同时试验也证实了在MI患者中sST2与去甲肾上腺素及醛固酮水平密切相关,与NT-proBNP并无明显相关。更重要的是,由于对患者进行了连续的心脏磁共振扫描,研究者可以说明入组时的sST2浓度对MI后的心肌重构有很强的预测价值。这些发现提示了sST2在MI后可以被迅速而短暂地诱导产生,也因此提出了另一个假设,sST2水平是否会在其他心脏疾病患者中明显增高。
2.sST2与HF
Dieplinger等对例以呼吸困难为主诉急诊入院的患者进行了10种血浆生物学标记物的分析及比较,结果发现,BNP、心钠肽前体中肽段(MR-proANP)、sST2等生物学标记物在急性HF的诊断中有积极意义,其中BNP、MR-proANP的应用价值优于sST2。而另一项研究对近例因呼吸困难急诊入院患者的血样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血清sST2浓度在因急性收缩性HF引起的呼吸困难患者中明显升高,sST2水平在鉴别急诊呼吸困难患者的病因是否为心源性方面具有相当高的敏感度。Weinberg等的研究围绕着sST2与HF及其标记物BNP之间的关系展开,在一项评估氨氯地平在充血性HF(CHF)患者中作用的横断面研究中发现,血清sST2在严重HF患者中明显升高。在对已明确的危险因素如年龄、心率、血压、发病到治疗的时间等进行控制后,对CHF患者进行多变量分析,发现起始sST2水平与BNP、pro-ANP及基线去甲肾上腺素水平呈明显正相关。sST2的变化(2周时的sST2减去基础sST2)与BNP、pro-ANP的变化及基线多巴胺水平、年龄呈明显正相关,与基线去甲肾上腺素呈负相关。研究认为,sST2在CHF患者外周血中缓慢升高,在严重HF患者中异常高表达,与神经激素和交感神经活动度密切相关,并且sST2的变化不受性别和发病机制的影响。
本文依据《ST2与心肌梗死和心力衰竭的关系》(医院张新超)
鍖椾含鍖婚櫌涓撲笟鐧界櫆椋庢不鐤?涓鐧界櫆椋庡尰闄㈠井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