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心肌囊肿专科治疗医院 >> 心肌囊肿饮食 >> 心肌顿抑与心源性休克
本期分享我科张美齐主任《心肌顿抑与心源性休克》。
心肌顿抑(myocardialstunning),又称缺血后心肌功能障碍,是一种普通存在于临床中的现象,如冠状动脉成形术、不稳定型心绞痛及运动诱发的心绞痛、急性心肌梗死再灌注治疗后、心脏手术后、神经源性心肌顿抑、心脏复律后的心肌顿抑。其发病机制主要有氧自由基理论、钙超载-收缩蛋白降解理论等,虽然它是一种可逆性病变,但可使心功能障碍恢复过程延长,增加和加速并发症的发生,形成心肌顿抑综合征。其诊断需必备两个条件:1.心肌收缩功能障碍是可逆的;2.功能障碍的心肌已恢复或基本恢复了正常的血流。临床预防及治疗需消除缺血原因,采用正性肌力药物改善顿抑心肌所致的循环功能低下;抑制缺血再灌注造成的心肌损伤,如自由基清除剂、钙拮抗剂(CCB)、血管紧张素酶抑制剂(ACEI)。
心源性休克是指由于心脏功能极度减退,导致心输出量显著减少,不能维持其最低限度的心输出量而导致血压下降,重要脏器和组织供血严重不足,引起全身微循环功能障碍,从而出现一系列以缺血、缺氧、代谢障碍及重要脏器损害为特征的病理生理过程。常见于:急性心肌梗死、急性爆发性心肌炎、原发或继发性心肌病、药物毒品等引起的心肌顿抑,心脏压塞、严重心律失常以及所有类型心脏疾病的终末状态。
心肌顿抑与心源性休克临床常见,但二者有本质区别,不能混淆;两者病情轻重不一。若心肌顿抑得不到及时纠正,可以发展为心源性休克;心肌顿抑若得到及时有效纠正,心肌收缩力往往可完全恢复正常,预后良好;而心源性休克预后往往较差,死亡率极高,存活患者多遗留不可逆心肌损伤以及后遗症。
扫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