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心肌囊肿专科治疗医院 >> 心肌囊肿预防 >> 天气转冷继续对抗新冠,谨防心脑血管病急
天气转冷!继续对抗新冠,谨防心脑血管病急发!
全国降温,广东也要降温了,天气转冷,心脑血管病必然高发,在网上找了找,总结了一下,发现这些方法也是冬天抵抗疾病的好方法,分享给大家,提前祝大家元旦快乐,身体健康!
01
不宜过早晨练和剧烈运动
晨起突然大幅运动,神经兴奋性突然增高,易诱发心脑血管疾病。冬季室内外温差逐渐增大,有些人喜欢晨练,甚至四五点就外出锻炼,此时室外温度较低,心脑血管受寒冷刺激剧烈收缩,使得本来较高的血压升得更快,从而增加了心脑血管意外发生的可能性。
年轻人也要注意不要过于追求锻炼意志,老年人在寒冷季节户外运动最好在下午4点左右进行,此时可做一些有氧运动,如打太极拳、八段锦等慢而轻柔的运动。盲目进行过度、剧烈运动也可能诱发心脑血管意外发生。运动时间和强度要适当,以身体微汗、不感到疲劳、运动后自感身体轻松为准,而且贵在坚持,每周坚持活动3~5天为宜。
02
不宜清晨猛地起床
上午6~10时,人的心血管壁在这个时间段最脆弱,70%~80%的心血管病猝发都在此时。刚醒时,血压会快速上升。如果起床太快太猛,有可能造成血压突然升高,导致心血管病急性发作。
起床时一定要遵循“”原则:醒来后睁眼在床上躺2分钟;起身后在床上坐2分钟;然后坐在床边等1分钟;最后再站起来下地活动。
03
不宜清晨冷水洗脸
清晨如果直接用自来水洗脸刷牙,对血管会有刺激,血管会突然收缩,一分钟内血压就会开始升高,很容易导致心绞痛发作。
用40~50℃的温水洗脸、刷牙,以减轻对血管的刺激。晚上睡觉前用60℃左右的热水泡泡脚可以促进足部血管血液循环,也有助于睡眠。
04
不宜猛然回头
气温低,特别是遇到大风降温天气,寒冷会刺激人体血管收缩,猛然回头扭动颈部,会使颈动脉血液产生涡流,造成大脑供血不足或颈动脉硬化斑块脱落,堵塞脑血管造成急性脑中风。
避免颈部受寒引发血管收缩和颈部肌肉痉挛,一定要戴围巾或穿高领衫,尤其不要让脖颈暴露在外。
05
不宜热水浇头
气温低时,温热的洗澡水突然从头而至,身体会“措手不及”,引起头部及全身皮肤血管骤然扩张,大量血液集中在皮肤表面,导致心、脑等重要脏器急剧缺血,头晕、胸闷甚至心绞痛等会随之找上门来。
洗澡前先用热水冲冲脚,待脚部暖和后再慢慢往身上淋水,让身体有一个逐渐适应的过程。此外,饱食后不要立马洗澡,要间隔半小时。
06
不要用力排便
用力排便会增加腹内压力,增加氧的消耗,使心率加快,心血量增加和每分钟心搏出血量增多,给心脏增加负担。特别是有动脉硬化、高血压、冠心病的老年人,排便时太急,屏气用力,容易导致血压骤然升高,诱发脑溢血。
在上厕所之前,有心脑血管疾病史的老年人,应该带上硝酸甘油,以备不时之需。上厕所时不要插门,一旦出现问题家属可及时发现。清早起床后,最好喝一杯温热的开水,可以刺激肠蠕动,帮助排便。
07
大风天外出要护头
人体热量大部分从头颈部散发,颈部受寒可能引发血管收缩和颈部肌肉痉挛。对于本身就患有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冠心病等慢性基础性疾病或曾发生过脑梗塞的老人,出门更危险。
天气寒冷,外出时可以戴个帽子和围脖。
08
起床不要马上开窗户许多人起床后马上出门或者开窗,这一小小的举动却有可能成为诱发心脑血管疾病的致命因素。早晨刚从暖和的被窝离开就立即面对冷空气。寒冷可引起冠状动脉收缩,导致心肌缺血,加重心脏负荷。
可以在起床前就将空调温度开到26℃左右,等房间暖和后,再起床。或者是先裹着被子或披着衣服在床上坐一会儿,待适应了室内温度后再起床。起床后,待身体活动开了,再开窗换气。
09
忌睡前喝酒暖身
天冷爱喝点小酒来取暖,觉得喝了酒晕晕乎乎好睡觉。然而,饱餐、酗酒、激动也是猝死三联征。这三种因素都能独自增加心脏负担,如果合并存在,其合力作用更可怕。
可以泡泡脚暖身,或者喝杯温水或者温牛奶,可以助眠安神。
10
忌起夜太猛
晚上水喝多了,或有尿频、尿急症状,凌晨常会被憋醒。晚上突然下地去厕所,膀胱迅速排空,加上受到外界的寒冷刺激,极易诱发低血压,引起大脑短暂性供血不足,导致排尿性晕厥。
即便尿憋,也要慢慢起身,穿着暖和,再慢慢走向厕所。
11
吃饭不要狼吞虎咽
人在吃饭时,心脏的工作状态会发生变化,如心跳加快8%~10%,心脏射出的血量增加,舒张压(低压)降低,大约持续30~分钟。对于有基础心脏病(如冠心病)的人群,则可能会有心慌、不适等感觉,甚至可能出现心绞痛等症状。
对于吃饭过快导致的心慌等症状,可以停止进食,坐下休息,观察症状变化,通常过一会儿能逐渐好转。若症状持续不缓解,医院诊治。
12
饮食注意“两多两少”
心脑血管病的主要病因是高血压、高血脂,平时饮食要清淡,减少脂肪摄入,注意“两多两少”,并戒烟限酒。膳食纤维有降低血清胆固醇浓度的作用。膳食纤维含量丰富的食物主要有粗杂粮、豆类、海带、蔬菜、水果等。
平时可以多吃具有降脂功能的食品如洋葱、大蒜、香菇、木耳、芹菜等。
豆制品适当多吃,因为大豆富含多种人体所必需的磷脂。常吃豆腐、豆芽、豆腐干等豆制品,有益于人体健康,可预防心脑血管病发生,降低患病风险。
食盐摄入要少,食盐过多容易引起血压升高,专家建议普通人群食盐日摄入量不超过6克;50岁以上人群、高血压病、糖尿病、慢性肾病患者食盐日摄入量应在4克以下。平时要少吃咸菜、酱菜等高盐分食物。
脂肪和胆固醇摄入要少,脂肪摄入应严格控制,每日不超过30克或占总热量的15%以下。胆固醇日摄入量应控制在~毫克以下为宜。避免食用高胆固醇食品,如动物大脑、脊髓、内脏、蛋黄等。
另外,冬季进补要根据个人体质在医生指导下进行,切忌盲目进补。进餐时以七八成饱为宜,勿暴饮暴食。
13
日常注意“防寒保暖”
冬季寒冷,首先要避免严寒刺激,特别是当寒潮袭来,气温骤降时,要注意及时添衣。心脑血管遇冷容易收缩、痉挛,导致心脑血管供血不足,进一步诱发心肌梗死或者脑梗死等意外疾病,因此要注意防寒保暖。尤其今年疫情,感冒绝对不是一个好消息,所以防寒保暖更重要!
情绪平稳忌冲动,情绪激动是心脑血管病的大忌,冠心病、高血压病等患者尤其要放宽胸怀,避免精神紧张、情绪激动、过度劳累、生活无规律、失眠、焦虑等,这些因素可使脂代谢紊乱,进而增加患病风险。另外,中老年人不要长期打麻将、下棋,避免久坐久站,并且要保持心平气和,尽量少生气。
参考资料来自于网络!
END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