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心肌囊肿专科治疗医院 >> 心肌囊肿医院 >> 如何识别灾难性抗磷脂综合征协和专家有话说
*仅供医学专业人士阅读参考
或许你也遇到过多脏器衰竭入院且进展迅速的患者,当时的迷惑或许现在可以得到答案。年5月20~22日,中华医学会风湿病学分会第二十五次学术会议在广东省深圳市召开。作为国内风湿病学界一年一度的学术盛会,今年的年会以“靶向治疗、危重症早期预警、罕见病”作为主题,邀请国内知名风湿病专家们就相关问题做了一系列专题报告。在“危重症早期预警”的背景下,医院风湿免疫科赵久良教授带来讲题《灾难性抗磷脂综合征的早期识别》。01
灾难性抗磷脂综合征是什么
赵久良教授回顾抗磷脂综合征(APS)的研究历史后指出,虽然APS的概念已经被提出38年,我们对它的认识也在不断深入,但是大多数问题仍然缺乏循证医学的答案。年悉尼修订标准中把APS的诊断标准定义为:①血栓(动脉血栓事件和/或静脉血栓事件);②反复流产(包括胎儿死亡、子痫、早产和反复早期流产);③持续抗磷脂抗体(APLs)中高滴度阳性。在③的基础上,①和②至少出现一个,即可确诊为APS。而灾难性抗磷脂综合征(CAPS)概念的第一次提出是Asherson教授在年报道的10例患者。他发现CAPS的发生率为APS的1%,但死亡率可达到50%-70%。死亡原因多是因为微血管病变和血栓瀑布而导致的卒中、出血、脑病和感染。因此,目前对APS的临床分型主要为经典型APS、微血管病性APS和灾难性APS。图:APS临床分型展望赵久良教授总结道,CAPS诊断的核心是APLs+炎症+血栓性微血管病(TMA)。赵久良教授所在团队对CAPS的血栓形成机制进行研究,发现其是补体活化+凝血级联反应的共同结果。近年的研究发现,APS有很多血栓外的临床表现,如补体降低、LDH升高、微血管病性溶血和肾功能异常,这些都是由APLs介导的补体活化。赵久良教授指出,APS在诊断标准外的临床表现其实并不少见,包括癫痫、认知功能障碍、横贯性脊髓炎、舞蹈症、吉兰巴雷综合征、血小板减少症、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心脏瓣膜病变、APS相关肾脏损害和网状青斑。一项多中心临床研究发现,例持续APLs阳性的患者,有1/4不符合悉尼修订标准,过半数患者存在诊断标准外表现。同样,医院年临床疑诊APS患者送检抗磷脂抗体,总计例,其中20例(10%)一过性阳性,72例(40%)患者存在诊断外临床表现。此外,赵久良教授团队发现,微血管病性APS与经典APS相比较,多合并炎症指标升高及补体下降,且预后更差。因此在治疗方面,微血管病性APS可以在抗凝基础上,可能还需要增加免疫调节治疗。02
如何早期诊断CAPS
赵久良教授指出,当患者临床表现符合CAPS分类标准时,诊断已为时晚矣。因此早期诊断CAPS意义重大。早期诊断CAPS离不开对CAPS临床症状的全面了解。0开始的多中心CAPS注册研究发现,CAPS临床特点包括:急性肾衰、肺栓塞、肺泡出血、卒中、癫痫、心肌病变、急性冠状动脉综合症、血小板减少,且SLE联合CAPS预后更差。赵教授团队在国内开展的临床研究也发现了类似的情况,且死亡率更高。此外,早期诊断也需注意CAPS发生的危险因素。赵久良教授指出,APS的血栓事件危险因素包括:APL相关因子:anti-β2GPI、aPS/PT;心脑血管危险因素:男性、年龄、糖尿病、高血压、脂代谢异常、肥胖、吸烟;创伤:肾衰;血栓形成因素:抗凝血酶、C蛋白、S蛋白、V因子、II因子G0A突变和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疾病背景:自身免疫病、无症状携带者03
CAPS的治疗策略
赵久良教授强调,对于高危患者,一旦临床疑诊,立即启动积极治疗措施。他将治疗措施概括为三大步。第一步:去除诱因。CAPS的诱因包括:抗凝不充分、感染(细菌、病毒)、妊娠、SLE活动期、恶性肿瘤和手术及创伤。第二步:3联治疗(抗凝+激素+血浆置换/免疫球蛋白注射)。第三步:选择二线药物(仍不确定)。国外有研究证实,二线药物利妥昔单抗并不能控制病情的持续进展。赵久良教授解释道,这是因为利妥昔单抗的作用靶点为疾病开始的开端,而当疾病进展到CAPS时往往已错过治疗早期的时机,故效果不明显。此外,赵久良教授提到一款刚在国外上市的药物,其对CAPS的疗效显著,意味着CAPS治疗的新希望即将到来。讲题的最后,赵久良教授强调,目前我们对APS的认识还处于“盲人摸象”阶段,只有把APS所有临床表现都摸清楚,才能制定出更好的诊疗方案。本文首发:医学界风湿与肾病频道
本文作者:大月亮
责任编辑:卡带
版权申明
本文原创欢迎转发朋友圈
-End-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