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心肌囊肿专科治疗医院 >> 心肌囊肿护理 >> 之江心学肥厚型心肌病治疗迎来新时代心肌肌
本期作者简介
陈启,医学博士,医院心内科医师,毕业于浙江大学医学院,擅长冠心病、先心病、心律失常的诊治及动脉粥样硬化相关基础研究,目前主要从事于冠心病的介入治疗,以第一作者发表SCI文章7篇,参与多项国家级和省部级课题
本期指导作者简介
马元,医院心血管内科副主任医师。年6月于上海同济大学医学院获得医学硕士学位。年8月于医院心血管内科参加工作至今,目前主要从事冠心病、心律失常、高血压、心肌病、先天性心脏病等心血管疾病的诊治及冠状动脉介入术,曾赴医院研修冠心病介入治疗。在心肌损伤和修复等方面的基础研究中积累了一定的经验。
肥厚型心肌病(HypertrophicCardiomyopathy,HCM)并不罕见,相反,是心内科相对常见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心肌疾病,人群中的发病率约为1/。主要表现为左心室壁增厚,通常指超声心动图测量的室间隔或左心室壁厚度≥15mm,或者有明确家族史者厚度≥13mm。部分年轻患者平时无症状,以猝死为首发症状,所以HCM也是青年人和运动员猝死的常见原因之一。然而近50年,肥厚型心肌病的药物治疗一直没有任何突破,目前HCM的药物治疗主要是通过β受体阻滞剂和非二氢吡啶类钙离子通道阻拮抗剂(CCB)来缓解患者症状,但是这些治疗并没有明显改善HCM的疾病进展和预后,而化学消融、射频消融等介入治疗手段也存在着高风险、治疗窗窄、预后不确定等一系列问题。从病理生理机制来讲,HCM形成的原因主要是心肌肌节肌球蛋白基因突变引起肌球蛋白与肌动蛋白收缩时间延长加强了肌节收缩;在组织病理学上表现为心肌细胞增大、排列紊乱和心肌纤维化程度增加等,这些因素早期导致心肌细胞收缩功能增强,后期则会导致心肌舒张功能受限。基于此,研究人员筛选鉴定出一些能够降低心肌收缩力的特定化合物,然后对这些化合物进行分析,结果发现MYK-(Mavacamten化学名)可以通过降低心肌肌球蛋白重链的ATP酶活性来降低心肌收缩力,在小鼠肥厚性心肌病模型上得到验证并发表于年的SCIENCE杂志,从而开启了Mavacamten临床研究的序幕。Mavacamten的II期临床研究取得了不错的结果,而III期临床实验不久前公布于欧洲心脏病大会上并发表于柳叶刀杂志。III期临床实验于年5月30日-年7月12日,共招募了位符合要求的患者,随机分至mavacamten组(人)和安慰剂组(人)。该研究的主要终点为复合功能性终点,包括VO?峰值提高≥1.5ml/kg/min或更多,同时NYHA分级提高≥1;或VO?峰值改善≥3.0ml/kg/min或更多,而NYHA分级没有恶化。次要终点则包括运动后LVOT压力阶差峰值水平、NYHA分级、VO?峰值、肺静脉氧分压,以及HCM症状问卷呼吸困难评分的改善。研究人员发现Mavacamten组比安慰剂组达到主要复合终点的患者多两倍(37%vs.17%);与安慰剂相比,Mavacamten在所有次要终点均有显著改善:包括运动能力提高、医生评估的症状(NYHA级)改善、LVOT压力阶差降低、患者症状问卷评分有所提高。除了对于LVEF的影响(图B)较小之外,Mavacamten组比安慰剂组对于静息或运动状态下左室流出道压力阶差、NT-proBNP、高敏肌钙蛋白均有明显的降低作用,这种作用在服药4-6周内即开始体现。对于心功能的改善,Mavacamten组在服药后14-30周的时间有49.6%的患者达到NYHAI级,而对照组仅21.1%,而心功能III级的严重心衰患者比例也明显减少。Mavacamten组对比安慰剂组无论不良事件(87.8%vs.78.9%)、严重不良事件(8.1%vs.8.6%)的发生率均没有统计学差异。在亚组分析中,在不同性别、年龄、BMI、心衰程度、β受体阻滞剂服药史、血中NT-proBNP含量等,Mavacamten组比安慰剂组均能更好的达到临床终点,更好的获益,但是有意思的是,对于既往有β受体阻滞剂服药史的病人,Mavacamten组相较既往无β受体阻滞剂服药史的病人达到临床终点的比例减少,获益降低。之江心学评述:Mavacamten的作用机制是抑制心肌肌球蛋白,减少肌动蛋白-肌球蛋白横桥的形成,与传统治疗肥厚型心肌病的药物β-受体阻滞剂和非二氢吡啶类钙离子拮抗剂的不同点在于:Mavacamten是针对遗传学病因的治疗,而不是非特异性治疗;Mavacamten可以改善预后,而不仅仅是缓解症状。Explorer-HCM研究结果的公布,让人看到了从根源上治疗肥厚型心肌病的希望,对于研究结果中“对于既往有β受体阻滞剂服药史的病人,Mavacamten组相较既往无β受体阻滞剂服药史的病人达到临床终点的比例减少,获益降低”这一点,理论上延长随访时间会使这一差异减小甚至消失,当然,这需要未来的研究证实。参考文献
KimHS,KangJ,HwangD,etal.Prasugrel-basedde-escalationofdualantiplatelettherapyafterpercutaneouscoronaryinterventioninpatientswithacutecoronarysyndrome(HOST-REDUCE-POLYTECH-ACS):anopen-label,multicentre,non-inferiorityrandomisedtrial[publishedonlineaheadofprint,Aug28].Lancet.;S-(20)-8.doi:10./S-(20)-8医院心血管内科简介
心内科技术力量雄厚,拥有各方面人才。医生42名(其中博士学位18名,硕士学位18名);正高职称10名,副高职称13名;博士生导师1名,硕士生导师4名。护理人员60人,副主任护师2名。目前有张床位,其中CCU20张,心导管室3个,心功能室1个,拥有世界最先进的DSA机3台、电生理仪2台,飞利浦心超机1台。是浙江省唯一的国家先天性心脏病介入培训基地,同时也是浙江省仅有的一家同时具备“冠脉介入、射频消融和起搏、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成人)”三大心脏介医院。是中国胸痛中心、心衰中心、房颤中心、CRT植入技术培训基地。是国内最早引进先进的心内膜激动标测系统(Ensite)医院之一,在无X射线射频消融术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方面处于全国领先水平。在省内率先开展急性心肌梗死的急诊介入治疗和主动脉内气囊反搏抢救急性心肌梗塞泵衰竭。也是国内最早应用冠脉内血栓吸出术治医院之一。应用经皮心肺辅助循环支持技术(叶克膜),打破极危重冠心病患者介入治疗的禁区。在省内最早采用介入技术封堵心肌梗塞室间隔穿孔,努力拯救高危患者的生命。在浙江省率先应用Amplazer封堵器治疗先天性心脏病的介入治疗。近年来在国内外核心期刊发表学术论文余篇,其中包括在国际心血管病研究领域最顶尖的杂志Circulation、Hypertension、JournalofHypertension、AmericanJournalofHypertension、TheNewEnglandJournalofMedicine等发表SCI论文60余篇。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省自然科学基金、省科技厅、其它厅局级等课题40余项。荣获国家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自然科学)二等奖、浙江省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浙江省高等学校科研成果奖三等奖各1项。
未来可期
王利宏主任简介
医学博士、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医院心内科主任、大内科教研室主任,杭州医学院心血管病研究所所长、内科学教研室主任,浙江省心脑血管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副主任。曾在美国密歇根州立大学医学院做博士后工作。目前担任中国医师协会心血管内科医师分会委员,中国心脏学会理事,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心律分会委员,中华医学会心电生理与起搏分会技术推广与培训工作委员会委员,长三角心血管联盟副主席,浙江省心血管学会副理事长,浙江省医学会心电生理和起搏分会副主任委员,浙江省生物医学工程学会心律分会主任委员,浙江省房颤中心联盟副主席。入选浙江省担当作为好支书、浙江省卫生高层次创新人才、浙江省新世纪人才工程第二层次培养人员、浙江省钱江人才计划。主持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省自然科学基金等课题10余项,以第一作者和通信作者在Circulation等杂志发表SCI论文30余篇,以第一完成人获得国家教育部高等学校科研优秀成果奖二等奖、浙江省科技进步二等奖。是国家重点专项十三五计划、国家卫计委重点专项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教育部学位中心评审专家,《心电与循环》、《心脑血管病防治》杂志编委,Diabetes、InternationalJournalofCardiology等杂志审稿人。是国家卫生部心脏介入手术培训导师,已主刀完成各种心律失常的射频消融术、冷冻消融术、心脏起搏器植入术、左心耳封堵术和先心病、冠心病介入手术等数千例。
往期回顾
、之江心学:苯二氮卓类安眠药物增加静脉血栓发生风险
、之江心学:体表心电图预测房颤和卒中--房间传导阻滞和P波时程介绍
、之江心学:急性心梗患者的亚临床甲减是否需要治疗?
、之江心学:MitraClip手术后导致医源性房间隔缺损
、之江心学:NSAIDs增加心梗后患者的心血管事件和出血风险
、之江心学:口服抗凝药物的房颤患者血压与事件之间也存在“J型曲线”
、之江心学:鱼和熊掌:经静脉ICD和皮下ICD的前瞻性研究结果公布
、之江心学:EP指导下左房后壁消融在不合并左房低电压持续性房颤中的作用
、之江心学:存在有导线起搏器置入禁忌的患者,行无导线起搏器植入的安全性如何?
、之江心学:急性冠脉综合征PCI术后双联抗栓治疗是否可以减量?
、之江心学:长QT综合征患者心尖段左心室收缩时间延长的预测价值介绍
、之江心学:房颤患者被遗忘的三尖瓣病变。
、之江心学:瓣膜形态影响二叶式主动脉瓣狭窄患者的TAVR疗效
、之江心学:肺动脉高压预测重度三尖瓣反流患者经导管三尖瓣修复的预后
、当秋水仙碱玩起跨界,居然有意外惊喜
、之江心学:心房颤动消融术前不行TEE/ICE是否安全:来自NOAC的启示
、之江心学:经导管主动脉瓣置入术对伴有冠状动脉疾病和严重主动脉狭窄患者冠状动脉血流动力学的长期影响
、之江心学:女性健康和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绝经后妇女不良妊娠结局与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风险的关系
、之江心学:β受体阻滞剂在急性冠脉综合征PCI术后中的作用
、之江心学:强化降压降低心房颤动发生风险
、之江心学:NT-proBNP的新舞台——ICD之1.5级预防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